国民经济发展新常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民经济发展新常态 666组 经历改革开放后35年的高速成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若按购买力平价指标,2014年10月10日,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超越美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12月31日中国在同一口径超过美国。按照汇率指标测算,中国经济将在2020年前后超越美国。但是,在连续35年长时间超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在协调和平衡方面累积了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做一定的调整,促使经济向新常态迈进。基于上述理解,新常态有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的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两个内涵 第一,新常态指的是经济增长要从超高速向中高速过渡,这是结构转型的长期问题。 具体来说,一是增长方式要变,要从出口导向投资加拉动型经济,向需求导向加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 二是增长的速度要变,要从8.5%—11.5%的超高速增长区间向6.5%—8.5%的中高速增长区间过渡。 有人会担心,这种调整是否还能支撑中国在2020年前后的GDP指标在汇率层面赶超美国。笔者认为,目前看来还是有可能的。乐观估计,如果中国经济保持GDP每年7%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GDP总量就会从现在的10万亿美元增加到17万亿美元;如果汇率每年再增长1%—2%,每年经济总量还会有1—2万亿美元的增加量。两者结合起来,再参照美国近年来的增长速度,2020年前后中国与美国在GDP的规模上将会十分靠近,在2025年前后甚至可以超越美国。当然,近年来处在新经济的突破期,中美之间还有各自的红利性收入等非线性因子没有被估算进去,而这些非线性因子也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正面影响。 经济新常态的悲观式理解太狭隘 目前,有的人悲观地认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只不过是要给经济即将出现的低增长速度换一个“说法”而已。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的GDP增速在2015年会破7%,2016年会破6%,2017年会破5%。这种对经济发展动力断崖式的理解,缺乏合理性。 有部分学界观点和舆论认为,目前经济下降不是单纯的数字下降,在GDP增长速度下降的背后,是房地产增速下行,出口不稳,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下降,经理人采购指数连续下滑等一系列问题,2015年的经济增长可能要破7%,所以现在我们要准备好“过冬”。这种观点其实只是一种对新常态短期风险的悲观推测,而没有从结构变迁和新经济增长角度来理解。中国这一次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不完全是经济周期下行的自身机制引起的,也不仅仅是由于国内外的客观环境引起的,其中还有我们决策上的主动调减因素。 考虑到主动调减因素,中国经济出现的增长降速不会带来经济增长的断崖式下跌,而是有一定量的结构调整前提。主动调减会带来阵痛,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痛苦是趋缓和健康的。结构调整短期造成的痛苦绝非灾难性的打击,中国经济在自2014年的一两年间可能出现调整的痛苦期,但中国经济中的每一个活跃的社会力量,包括学术界、媒体、企业界和决策层都应该有这种痛苦容忍度,在经济下行期时保持对经济企稳回升和健康转型的耐心。 考虑到主动调减因素,中国经济出现的增长降速不会带来经济增长的断崖式下跌,而是有一定量的结构调整前提。主动调减会带来阵痛,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痛苦是趋缓和健康的。结构调整短期造成的痛苦绝非灾难性的打击,中国经济在自2014年的一两年间可能出现调整的痛苦期,但中国经济中的每一个活跃的社会力量,包括学术界、媒体、企业界和决策层都应该有这种痛苦容忍度,在经济下行期时保持对经济企稳回升和健康转型的耐心。 新常态下中国继续崛起的条件性因素 在上述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仍然可以继续支撑中国的和平崛起,这是由于中国有条件性因素的支撑,使得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超大国土面积支持了中国崛起所需要的门槛性自然资源条件 中国超大国土面积支持了中国崛起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自然资源条件,而且还提供了中国持续崛起所需人口资源的门槛性条件的倍加,而这一点正是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崛起时碰到的发展瓶颈。当时,人们一度以为日本会成为超越美国的世界超级大国,可由于日本国土面积不足和人口数量只有美国一半,其在1990年栽了个大跟头,直到2000年也没有翻过身。现在中国的崛起更是具备了日本难以企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人力优势。 超长人文历史和众多朝代继替支持了中国崛起所需要的文明多元包容性 美国人非常骄傲,认为自己是文化大熔炉,但却主要是白人和黑人以及少数族裔的融合。美国和西方相较于亚洲大陆从历史到现在的文明融合相差甚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晋朝是第二个称霸的国家,晋文公的妻子就是丽戎族,可是丽戎族现在消失了,都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中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