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儿科奠基人钱乙给我们留下了什么.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奠基人钱乙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儿童节专题】儿科奠基人钱乙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口口本文总结了钱乙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五脏辨证及小儿常见疾病方面的 辨治方法。其对现代儿科疾病的治疗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口口钱乙,字仲阳,约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是历史上著名的儿科大家。 他的学生阎季忠搜集其生前论述、方剂而写成的 《小儿药证直诀》,较全面地叙 述了钱乙对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五脏辨证的贡献及其对小儿常见疾病的辨治方 法,对我国儿科学术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并对现代中医儿科学亦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1、在生理病理方面 口口钱乙提出的 “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观点,至今还指导着我们 的临床。 口口 《灵枢 ·逆顺肥瘦》篇说:“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诸病源候论 ·养 小儿候》提出:“小儿脏腑之气软弱,易虚易实。”钱乙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结 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小儿在母腹中,乃生骨气,五脏六腑,成而未全,自 生之后,即长骨脉,五脏六腑之神智也。”小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此 时脏腑 “始全”但犹是 “全而未壮”,因此,“脏腑柔弱”、“血气未充”是小儿的 生理特点。由于小儿脏腑娇弱,形气未充,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 内易为饮食所伤,易于发病且传变迅速。在发病过程中,具有 “易虚易实,易寒 易热”的病理特点。所谓 “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而正气易 虚,实证也往往可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出现虚实并见错综复杂的证候。“易寒 易热”是说在疾病过程中,由于 “血气未实”,即易呈阴伤阳亢,表现热的证候; 又容易阳衰虚脱,而出现阴寒之证。如肺炎喘嗽病机主要是肺气闭阻,痰热为主 要病理产物。肺气闭阻则气血淤滞、心失所养,造成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出现 面色苍白、唇周发绀、胸闷气急、皮肤花纹,严重者大汗淋漓、面色苍灰等阳气 暴脱危象。若痰热炽盛,热从火化,内陷厥阴,逆传心包,引动肝风,则可见神 昏谵语、抽风不已。病重体弱,正虚邪恋,常致病情缠绵不愈。 口口由上可以看出,钱乙认识到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无论生理、病理,都与成人有所不同,而且年龄越小,差别越大,因此不能简单 地把小儿看成是大人的缩影。直至今日,我们仍然遵循钱乙提出的 “脏腑柔弱,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并指导着临床实践。 2、在诊断方面 口口钱乙把五脏辨证的方法运用于儿科临床,并有一定的发挥,直至现代这些 诊断手段也富有实际意义。 口口钱乙首先把五脏辨证的方法运用于儿科临床,并有一定的发挥。他以五脏为 基础,以证候为依据,以虚实寒热为论治的准则。其中把“风、惊、困、喘、虚” 归纳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的主要证候特点,用虚实寒热来判断脏腑的病理 变化,用五行来阐述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气候时令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谓切合儿 科疾病特点的辨证方法,在临床上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钱乙论述到:“心主惊, 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 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脾主困,实则困睡,多热,饮水;虚则吐 泻,生风。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 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口口由上可见,钱乙既以脏腑辨证为小儿疾病的诊断主要方法,又以小儿的临床 表现为主要依据来区分虚实寒热、病位所在,这种思想无疑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 发展富有指导意义。 口口钱乙归纳出儿科病证六种常见脉象:“脉乱不治;气不和弦急;伤食沉缓; 虚惊促急;风浮;冷沉细。”还提出了“面上证”和 “目内证”。左腮为肝,右腮 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临证时可根据某部位的色泽变化知某脏病证 而随证治之。并且根据目色、光彩诊断五脏虚实寒热,“赤者心热,淡红者心虚 热,青者肝热,浅淡者虚,黄者脾热,无精光者肾虚”。 口口“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小儿肌肤嫩薄,反应灵敏,一旦患病,内在的 病理变化必然比成人更明显地反映在体表,使神、色、形、态等发生异常变化, 加以望诊少受条件约束,可在自然状况下观察患儿的神色形态,反映的病情较为 客观。 3、在治疗方面 口口钱乙用药讲究柔润,轻巧灵动,善用成药,对现代儿科疾病的治疗有深刻 的指导意义;其中病即止、顾护脾胃功能、先证而治、加强剂型改革等,均指 导着现代中医儿科临床实践。 口口小儿 “稚阴稚阳”,体属 “纯阳”,钱乙用药也讲究柔润,轻巧灵动。如著名 的六味地黄丸,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附之温燥,而存六味之柔润,变 温阳之剂为养阴之方,适合小儿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再如泻白散、导赤散皆以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