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脚楼民族建筑现状及以砼代木工程对策.docVIP

吊脚楼民族建筑现状及以砼代木工程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吊脚楼民族建筑现状及以砼代木工程对策

吊脚楼民族建筑现状及以砼代木工程对策摘要:吊脚楼木结构采用钢混凝土结构代换,具有显著的社会意义及生态环境保护价值。在总结近年来所做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既有吊脚楼民居建筑存在主要问题作简要评述,并对西南民族聚居区农房改造的工程对策提出建议 关键词:木结构 代换 工程对策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59 吊脚楼木建筑(图1)是黔东南、湘西、渝东、鄂西北及桂西的土家、苗、侗、壮族聚居区一种具有民族人文特色及民族建筑内蕴的木结构民居建筑,建筑依山傍水而建,建筑群与自然完美协调,优雅的建筑氛围及舒适居住环境引起国内外广泛注目。采用以砼代木结构形式,既能继承、保护中华民建筑倩苑中这一奇葩,也是促进地域民生工程的科学进步的需要。吊脚楼典型屋架结构形式(图2)有从横向悬挑吊脚部分的、也有从山墙悬挑吊脚部分的,从实际结构抽象的模型如图3 对于吊脚楼的研究,一般均策重于建筑学方面[1][2][3][4]。出于传承民族建筑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防火减灾目的,采用仿木混凝土代换木结构体系,成为西南民族聚居地区农房建设中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吊脚楼群的防火减灾现状: 较典型的原木结构建筑如图4。因建筑环境的限制,消防设施缺乏,火患一但发生,瞬间即蔓蔓延成灾,建筑群落毁于一旦。据统计[5],1991年至2006年间,贵州省黔东南州共发生农村火灾1459起,烧死261人,直接经济损失9484.87万元,其中重大火灾114起,特大火灾69起。黔东南每年发生火灾357起,烧死53人,直接经济损失千万元,相当于每年烧毁1-2个贫困县的财政收入。仅2007_2008年间,据不完全统计,黔东南全州共发生农村火灾39起,烧死5人,直接经济损失247.21万元。2007年11月2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溪乡团结村发生村寨火灾,导致69栋民房被烧毁,82户327人受灾。12月1日,黎平700多年的堂安侗寨发生火灾,21栋48间房屋被烧毁。2007年11月9日,台江县南宫乡拥党村发生一起寨火,大火烧毁村民居住的木质房屋100多栋,导致近90户村民受灾,图5为受灾后现场。2001.1.21湖南永顺发生吊脚楼群火灾,烧毁民房13间,经济损失22.4万元;2001.8.10,湖南怀化的一场吊脚楼群大火,烧毁民居建筑31座,至使7死1伤。通过对实地考察统计资料的分析,可得出火患的主要原因: 耐火级限:按现行规范[6]要求,木结构民用建筑的主要构件的耐火极限为:防火墙梁难燃烧体,3h;梁、柱、承重墙:难燃烧体1h;房间隔墙:难燃烧体0.5h;室内吊顶难燃烧体0.25h。根据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既有吊脚楼木结构建筑整体耐火限显然难于达到民用建筑四级的规范要求 防火间距:村落无合理规划,主要矛盾是建筑物间距不满足规范限值()据我们的大量调查,即使按外墙的门窗洞口面积外墙面积10%时,村寨的部分房屋间距也难于满足6m的最低间距要求 建筑功能分区:按民俗,吊脚楼建筑底层用作牛圈,柴草堆房,厨房,用火区与其他房间之间无防火墙分隔,无排烟通道,每年春节期间,各户熏制腊肉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 消防设施:现存部分村落尚无给水公用工程建设,村民用水靠收集雨水解决。整体建筑群缺乏必要的消防供水设施,火患一但发生,瞬间即成曼延之势 1.2 耐久性现状 木结构民居建筑的正常使用年限远低于国家规定的50年正常使用年限,其主要原因有: 原材防腐、防虫及预干燥处理工序不规范。据我们对雷山一苗族聚居村的调查,民间一般采用在木构件上刷桐油防腐,难于按规范[7]进行防腐、防虫处理;大部分建筑用材含水率,因木榫松驰引起的结构变形严重,导致房屋倾斜占全村民房40%,严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功能,有的建筑甚至倒塌 按民间工技制作的连接构造与规范要求存在差异,造成多数结点强度及刚度不高 1.3生态及环保现状 黔东南地处珠江的西江水系源,林木复盖率达80%,出于民生需求及千百年来传统建筑习俗影响,阀木建房屡禁不止,自然生态环境遭破环现象在所难免,据粗略估计,每幢100木结构建筑耗木材约20―30,按建筑更新周期50年计,西部民族聚居区每年耗木材至少在数万立方米 1.4、结构体系现状 据我们对大量吊脚楼屋架进行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及对其主要构件强度、刚度验算结果,按民间工技建造结构体系存在的影响可靠度的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些薄弱部位组合设计内力超限。西南地区常用的建筑用材有:马尾松,材质强度等级TC13、西南云?TC15。按顺纹抗压强度fc=12Mpa、fv=1.5Mpa顺纹抗剪强度计算[6],原结构主要构件的受弯抗力、偏压抗力、部份结点的斜纹抗压力及受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