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探微.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探微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探微摘要: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消极的政治心理状态,对思想政治课有着固有的思维定势、心理偏见、心理排斥等现象,这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障碍。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既满足大学生对于关注自身成长的心理需要,又立足于改变大学生政治心理认知的偏见、盲从乃至拒斥的状态,矫正思维的褊狭,激发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唤醒大学生的政治和历史的敏感度与关注度,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消极政治心理;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1)04―0135―05 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客观需要。当前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大多从教学内容、教师因素、教育环境、教育体制与理念等方面探究原因。然而,这些研究过于笼统和宏观,没有从更为微观的视角去探究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问题。为什么面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出现“无应答”的局面呢?我们认为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与大学生本身的政治心态与倾向、政治情感等政治心理有密切关系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不足的心理原因探析 某种事物是否具有吸引力,既与事物本身的本质特征与外在表现形式有关系,也取决于主体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既包括了需求的心理,也包括其他心理状态,如先定的心理偏见以及由于知识缺陷或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心理盲从、重复性导致的心理拒斥、其他事物的心理诱导、短暂的心理快感等。高校思想政治课吸引力不足,既要从思政课本身人手,也要考察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对吸引力造成的影响 第一,课堂教育的心理定势:条件式反射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并不陌生,他们从小便接受着思想政治课教育,课堂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之一。而之前的政治课教育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其教学内容与方式都给学生留下较为消极的心理影响。进人大学之后,这种对课堂教育的负面心理并未随之消除,相反,产生条件式反射,这就是先前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对后继学习活动产生影响的一种心理定势状态,大学生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意义等并无太多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已经有了前定的偏见和思维定势。有学生认为,自己自小到大都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课堂教育,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不需要用课堂教育的方式来进行了,也许用别的方式更好。所以,与专业课多种多样的新鲜和陌生的知识形成强烈反差,刚踏入校门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并无太多新鲜感,甚至很困惑,因而一开始便有着心理的抵触情绪,有着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情绪反感,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第二,政治困惑无解答:交流沟通的心理拒斥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课教育改革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取了较大成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满意度越来越高。但是如果以投入与产出来看,与大规模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相比,教育的成效不容乐观,在部分大学生中仍存在教育无应答的局面。当前思想政治课内容上主要以成就式教学为主,注重强调建国60年以来党和政府的辉煌历史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这些内容大学生并不陌生,所以知识的高度复现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在内容编排上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而大学生想了解更多的他们所不知道的政治和历史以及不同学术观点和思维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主导的宣讲式方法,忽略大学生主体感受,对社会现实的解答无说服力,甚至是自说自话。所以,大学生不愿意过多与思想政治课教师交流以解决自己的政治思想困惑,相反,却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就是意识形态灌输和教化,就是“唱赞歌”,继而认为思想政治课老师是意识形态灌输者。这种戴着“有色眼镜”去认识思想政治课老师和课程的心理认知让大学生不愿意去过多地与思想政治课老师交流 第三,政治无意义:实用主义的心理诱导 受社会浮躁情绪以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当代不少大学生中也出现了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心态。在实用主义就业哲学的诱导下,不少学生从思想上轻视思想政治课,认为学习政治理论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并无多大意义或者说帮助不大,尽管不少学生认为哲学、政治学等学科对自己成长意义巨大,但是无法解决自己的学业、就业等实际问题,大学生更多关心对自己就业或深造直接“有用”的课程或知识。以“实用”为标准的大学生已经没了政治激情,对国家大事和民族前途命运很少或者从不关注,更多关注能“为我所用”的东西,对理想、政治、社会责任等“崇高”的字眼淡漠。所以,他们认为与其投入时间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还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考取就业资格证。面对考研、留学、就业等压力,不少大学生越来越务实而不再务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弱化,同时也面临思想和心灵的困惑,严重者则容易悲观厌世,彷徨迷失,无法建立起对自身、他人与社会的意义感、责任感与价值感,更难以对这些课程产生兴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