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应用及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应用及思考

我国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应用及思考[摘 要] 针对我国节水灌溉中以工程节水技术为主,而对农艺技术重视不够的问题,以及水利设施老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水资源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的现实,结合国外节水灌溉的先进经验,提出工程技术和农艺技术并举、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地研究与推广节水灌溉实用技术,为农业综合节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农艺技术 综合应用 灌溉模式 技术推广 中国水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6%,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800 m3,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1]。此外,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问题突出。我国年供水量大约为5500亿t,而农业用水量约占总量的70%,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又占到农业用水的90%左右。但是我国有效灌溉面积的2/3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2]。在所谓的节水灌溉面积中,采用现代先进节水灌溉方式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了节水改造,输水渠道防渗衬砌率不到30%。估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6亿,粮食需求也将由5000亿kg提高到6500亿kg以上,然而以目前的水分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来计算,将远远无法生产出届时所需的6500亿kg粮食。为此,发展以节水和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中心的节水灌溉技术,将是解决农业缺水问题的必由之路[3]。但是,我国农业灌溉用水还存在着投入不足、机制缺失、节水农艺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因地制宜的节水灌溉实用技术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此,本文特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节水灌溉进行讨论 1.节水灌溉技术与农艺技术并举,为农业综合节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1.1 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 常见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等 渠道灌输依然是我国农灌输水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要坚持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不动摇,进一步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除常见的三合土护面、沥青护面、水泥衬砌、砖石衬砌和塑料薄膜防渗外,还要开发成本低、性能好、易于施工、便于推广的新型防渗材料 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可大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即以低压输水管道(塑料管、水泥砂管、水泥土管等)代替土渠进行灌溉的方式。以管代渠减少了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基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95以上。特别地,管道埋于地下,既减少了耕作破坏和人为破坏,还减少了土渠占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微灌一般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相对于地面灌,微灌属于局部灌溉,通过管道系统和末端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分和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微灌一般可节水50%-80%[4]。目前,微灌技术主要应用于温室大棚蔬菜和经济作物,但随着设备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和适合大田作物的微灌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在可预期的未来将成为干旱缺水区的主要灌溉手段 1.2 常见的农艺技术 常见的农艺技术有调亏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咸水灌溉、薄浅湿晒灌等技术 调亏灌溉,即在作物生育的特定阶段给予一定的干旱胁迫,调节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分配,调控地上、地下生长动态,舍弃有机合成物总量,提高经济产量,最终达到节水、高效、高产的目的。调亏灌溉应用前景广阔、节水效果明显,但适宜于农民应用的田间实施技术的研究还有待深化 干湿交替灌溉,就是人为控制根区土壤某个区域的干燥或湿润,使作物根区土壤交替干燥,让其产生胁迫信号,进而减少蒸腾消耗和无效蒸发以节约用水。但该技术还须进一步研究最佳田间灌水技术方案和配套的作物栽培技术体系 咸水灌溉技术包括混灌和轮灌技术。混灌是将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5]。轮灌则是根据作物的耐盐性和生育阶段等交替使用咸淡水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 水稻用水一直是农业用水的重中之重,为此,应大规模推广“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田间湿润、分蘖后期晒田、拔节抽穗期薄水、乳熟期田间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的薄浅晒灌技术。此技术投入极低,节水明显,但易受地域和自然条件影响 1.3 节水灌溉技术和农艺技术应有机结合、合理配套、相互促进 在谈到节水灌溉发展时,人们往往将过多的目光投向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如低压管道输水、渠道防渗、滴灌、喷灌等,而对于经济成本较低、农民易于接受的农艺技术则重视不够。之所以许多切实可行的农艺节水技术“养在深闺人未识”,重点是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认为推广农艺技术虽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推广部门自身所得的经济效益较为有限。然而一味地重工程技术轻农艺技术,往往会造成虽然节水,但效益不高的结果出现。为此,我们必须采取两手都要抓的策略,让工程技术和农艺技术有机结合、合理配套、相互促进,才能有效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单方水的生产能力,真正实现节水增收的目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