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概要1.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上的今天概要1

第九小组:王琳玲(资料收集) 张媛(PPT制作) 刘茂(PPT演讲) 目录 革命派与君主立宪派展开大论战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以《民报》的创刊为发端。1905年,《民报》创刊号即对保皇派进行批判。梁启超则从《新民丛报》1906年1月出版的第73号起连续登载《开明专制论》和《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两篇文章,竭力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先实行“开明专制”,确立君主立宪:反对土地国有,维护私有制度。革命派斗志正旺,予以迎头痛击。1906年4月18日,《民报》第3号以号外形式公布了《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全面揭示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原则分歧。 革命派与君主立宪派展开大论战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 论战的中心问题: 要不要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 双方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第一,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 第二,要不要进行 民权革命 第三,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第四,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  1906年7月,《新民丛报》求和,《民报》不允,表示“犁庭扫穴,不留余种” 《新民丛报》勉强支持到1907年11月停刊,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这场论战中,《民报》获胜,《新民丛报》失败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 《民报》获胜,《新民丛报》失败,其原因是: 第一,《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第 二,《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列举清朝政府的腐败、立宪的虚伪等读者看得见的事实,结论是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令人信服;《新民丛报》说什么革命 必然引起社会动乱,必然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等等,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 第三,《民报》一方由孙中山坐镇,参与论战的有二十余人;而《新民丛报》一方应战 者只有梁启超一人,尽管他是驰骋文坛的老将,但毕竞势单力薄,交战几个回合后他就感到招架不住了。在《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同时,革命派与改良派在 香港、广州、新加坡、印尼、仰光、曼谷、檀香山、旧金山、温哥华等地的报刊之间也展开论战,一直持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才以革命报刊获胜而告终。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 1906年4月18日,《民报》第3号以号外形式公布了 《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 1990.4.19版面:中央决策浦东开发开放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990年4月14日至18日视察上海工作,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瞭望》创刊 《瞭望》,中国时事新闻综合性期刊,新华通讯社主办。 《瞭望》 - 定位 以“新闻性、权威性、思想性、可读性高度统一”为特色,在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之间博采众长,“集一周于一日”,将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详尽地将有关事件和新闻背景与来龙去脉告诉读者,进行分析、解释和评论,进而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对这种趋势所体现的更深更广的意义和影响进行估计、判断。 1981年4月20日,北京创刊。 1984年1月改周刊,16开本,48页。 《瞭望》 - 主要内容 有“中南海纪事”、“瞭望论坛”、 “本刊专访”、 “第一线报告”、“时事纵横”、“省委书记的一天”、“在市长岗位上”、“国情与战略”、“文献与史料”、“珍珠滩”、“专题报道”、“周末对话”等栏目。 1984年9月1日又创刊《瞭望》海外版(中文)在纽约印刷,发行到北美洲各国。 1986年1月采用繁体汉字在香港印刷出版,发行到港澳及北美、东南亚等地区。 《瞭望》 - 特色 1、注重挖掘重大的独家新闻和组织重大主题报道,注重对中国和世界重大事件的权威性深度报道,注重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现象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剖析。 2、作为中国最早详尽报道国家高层决策信息的刊物,从创刊时“中南海纪事”专栏起步,便以传递来自中国高层的第一手独家新闻,引起国内外读者的高度关注,树立起她的权威地位。 3、依托新华社驻国内外记者网络,形成了颇具优势的新闻采集能力。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及研究机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都十分支持《瞭望》的工作,许多负责人亲自指导报道选题、接受采访、撰写稿件。 4、国内外许多政界要人、著名专家和学者不仅接受《瞭望》的专访,随时接受咨询,而且为《瞭望》撰写评论和稿件,使《瞭望》有得天独厚的权威的信息源,更体现出“高层决策信息、热点深度报道、专家权威论坛、全新知识背景”的影响力。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