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撑竿器具与起跳动作对撑竿跳高选手成绩影响之分析-高苑科技大学
撐竿器具與起跳動作對撐竿跳高選手成績
影響之分析
游正忠/ 高苑科技大學
目的:分析撐竿跳高選手撐竿器具與起跳動作能力,提供教練、選手訓練及
選材之參考。方法:以二部每秒 120張畫面的攝影機 (JVC9800) ,拍攝九十四年
全國運動會男女撐竿跳高決賽選手為受試者,以 Dempster(1955)14 個肢段、21
個關節點的人體模型,透過 Kwon3D動作分析器實施二度空間的影片分析,結
果與結論: 1 、女子選手握竿高度與成績達顯著相關(p <.05, r=0.877) ,顯示握竿
高度是影響成績重要因素。 2 、起跳角度女子選手達顯著負著相關(p.05 ,
r=-0.722 ),顯示較低起跳角度對女子選手的成績表現較有利。3 、起跳時水平與
垂直速度分配不佳,形成垂直速度過大,起跳後向前彎竿動能損失,無法達到良
好豎竿位置。4 、左右手插竿水平與垂直速度男子大於女子,並且左手速度大於
右手,較慢推竿速度將造成下肢動作過快,因此影響起跳後續捲體動作表現。建
議:提高握竿高度與增加起跳速度將有利於成績表現。
關鍵詞 :撐竿跳高、握竿高度、起跳動作
主要聯絡人:游正忠 高雄縣路竹鄉中山路 1821號 高苑科技大學
聯絡電話:07-6077804 e-mail :zc8225@cc.kyu.edu.tw
1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
在田徑跳部運動中撐竿跳高運動是唯一使用器具,也是最具困難度、複雜性
與技巧性的項目,動作的完成主要可分為持竿助跑、插竿起跳、擺體收腿、展身
轉體、推竿過竿和落地著墊(王代才、張武紀, 1994 ;Morlier,J. &Cid,M.,1996;
Bussabarger, 2001) 。自從1817 年開始採用木質撐竿創造第一成績後 ,歴經竹竿、
鋁竿、尼龍竿與石墨纖維竿等,直至 1962 年才改用玻璃纖維竿(Glass Fiber Pole) ,
目前更有以奈米性質研發的撐竿,由於科技不斷進步,撐竿器具在性能表現上也
越加精密,因此獲得技術更大的變化,成績由原來 4.82 公尺提昇至 6.14 公尺,
足足增加 1.32 公尺,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玻璃纖維竿(Glass Fiber Pole)優越的物理
特性使撐竿器具更加輕便、彈力更大、韌性強、握感好(李北玉,2001; 孫南,
2006a) 。比賽過程中選手必須具備很好的持竿助跑速度才能產生巨大的動能,配
合插竿起跳時的瞬發力才能壓制插竿時的衝擊力並使竿子做大弧度的彎竿,儲存
更大的能量。因此選擇撐竿器具與起跳動作優劣將深深影響成績表現。目前國內
對此項技術面的研究相當缺乏,所以本文研究目的即透過運動生物力學的分析,
探討選手撐竿器具與起跳動作情形,暨望對提昇撐竿跳高技術水準能有所助益。
二、 研究目的
分析國內男、女撐竿跳高選手撐竿器具與起跳動作作為教練、選手訓練上之
參考。本研究各項參數如下:
(一)、握竿高度。 (二)、用竿磅數。
(三)、起跳水平、垂直速度。 (四)、起跳角度、竿弦角度。
(五)、左右手推竿速度。
三、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民國九十四年雲林縣全國運動會男子撐竿跳高決賽前八名選手,及
女子撐竿跳高決賽前五名選手,分析國內男、女撐竿跳高選手撐竿器具與起跳動
作為本研究範圍。
四、操作定義
1 、用竿磅數:試跳時選手使用竿子之彈性最大負荷。
2
2 、騰起角度:起跳瞬間身體重心速度與水平線的夾角。
五、研究限制
本實驗主要拍攝選手真實比賽情形,為了減少拍攝誤差,攝影機必須架設在
跑道內側,比賽同時因有徑賽賽程所以會造成比賽選手被擋住的情形,因此被擋
住的部份,僅能以其次佳成績加以分析,此為本研究限制一。本實驗主要以撐竿
器具與起跳動作為分析重點,起跳後動作由於拍攝問題無法加以比例化分析,因
此不在本研究範圍內,此為研究限制二。
貳、實驗步驟與方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