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孟浩然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相似性解析.doc
孟浩然与华兹华斯田园诗的相似性解析
摘要:孟浩然和华兹华斯分别是中国和英国著名的田园诗人。本文从诗歌产的背景、诗歌的描写对象、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等方面,对两者的田园诗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和研究这两位诗人的作品。
关键词:田园诗人;孟浩然;华兹华斯;诗歌;相似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017-01
孟浩然(689――740),和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分别是中国和英国著名的田园诗人。他们的许多诗作成为历代传诵的名篇佳句,他们的田园诗都得到后代文学家、评论家很高的赞誉,受到高度的关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就两位诗人的田园诗的相似处进行分析比较。
一、创作背景相似
两位诗人年轻时都曾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愿望,却在现实中受挫,于是归隐田园,享受自然,抒情于景。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生当盛唐,是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孟浩然与其他文人一样,受到极兴盛的儒家入世思想的深刻浸染,由于开明的政治局面与富庶的社会环境,士人不免有追求功名勋业的理想。孟浩然早年的诗作亦多以浩大的气势、雄强的骨力直接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孟浩然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孟浩然隐居故乡,自己反复表白“予意在山水“、“归赏故园间”,终身不仕,诗歌创作多为山水田园的优美风光与恬淡情趣。
华兹华斯自幼父母双亡,长期居住在英格兰北部,由亲戚抚养长大。故乡的湖光山色对他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87年他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意大利文、法文和西班牙文。1790年假期他徒步到法国、瑞士和意大利旅行,初步感受到法国大革命胜利后人们的喜悦之情。当时,年轻的华兹华斯满怀激情,对革命深表同情和向往,认为这场革命表现了人性的完美,可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民众。随后,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把他推入失望、苦闷的深渊:理性的幻想被新的暴力所取代,自由被新的专制蒙上阴影。那些失去理智的人们、流血的动乱、败坏的道德等等,都让他感到理想破灭的痛苦,对法国革命逐渐失望。1795年10月,出于对政治斗争的厌恶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华兹华斯迁居英格兰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他回归田园的动机在其代表作之一《丁登寺》(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中有所体现。
二、描写对象相似
两位诗人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
孟浩然的创作题材主要是写家乡的隐居生活或漫游所见的山水。他将田园诗同山水诗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一代诗风。孟浩然的山水诗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其代表作如《夜归鹿门山歌》、《过故人庄》、《夏日南亭怀辛大》、《秋登兰山寄张五》、《山中逢道士云公》等,无论是高士形象的塑造、山中登览的意趣,还是乡村风光的勾勒、偕隐过从的情谊,都既见淡远清旷、超然脱俗的诗境,又不失朴素真诚、生动活泼的生机。
华兹华斯在他的代表作《抒情歌谣集》(LyricalBallads)第二版序言中表明自己写诗的原则是:选用普通的田园生活为题材,是因为在这里内心的激情找到了能更好地生长成熟的土壤。他的诗大多以农村下层人们的生活和田园风光为题材,如江河湖泊、田野树林、天空白云等等。在他笔下,有栩栩如生的劳动者,有天真的农村小孩,如《孤独的割麦女》 (Solitary Reaper)、《我们是七个》(We are Seven)。这些都是作者描写自然与人的关系的代表作。诗人认为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来源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抒情方式相似
孟浩然和华兹华斯都擅长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其诗歌浑然一体。
《秋登万山寄张五》是孟浩然秋天登览万山寄给他的朋友张五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色,并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先写因怀人而登高眺望,然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写意法构成了一幅水墨画,在这幅画面上,点缀着暮归村人、平沙渡头、天边树影、江畔小舟,同时将自己的情思融入被描写的景物之中,从而创造出一个幽远、淡雅的境界,使人感到淡而有味。
华兹华斯的《咏水仙》(The Daffodils,1804)堪称他田园诗的代表之作。这首诗结构完整、韵律严谨、情景交融,充分展示出华兹华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描写自然风景的娴熟技巧。诗中描写的水仙生动、形象、活泼、优美;其中又融入了诗人浓郁的情感,因而景中有情,景因情而有了活力。
相似的生活背景,共同的写作兴趣和一致的抒情方式,使这两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