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线性网络的基本定理.doc
第四章 线性网络的基本定理
第一节 叠加定理
学习目标:1 .掌握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
2 .掌握运用叠加定理解题方法
重点:1 .叠加的概念
2 .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
3 .运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或电压
难点: 运用叠加定理求各支路电流或电压
一、叠加定理的含义:
?定义:在具有几个电源的线性电路中,各支路的 电流或电压 等于各电源 单独作用 时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 代数和 。
?适用范围:线性电路。
?电源单独作用:不作用的电源除源处理,即理想电压源短路处理,理想电流源开路处理。
?仅能叠加电流、电压,是不能叠加功率的。
?代数和:若分电流与总电流方向一致时,分电流取“ + ”,反之取“-”。
二、证明: 如下图所示电路或以两电源作用的单回路为例。
用点电压法得:
=
,
当 U S1 作用时:
当 U S2 作用时,
能看出 , 。
例 -1 : 如图 所示,求各支路电流与 U 32 ,已知 U S =10V , I S = 2A , R 1 =5 Ω , R 2 =3 Ω , R 3 =3 Ω , R 4 =2 Ω。
解: 原图可分解为:
图:当 U S 作用时, ,
, , ,
??
,
; ; 学习目标:1 .掌握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的概念
2 .掌握用戴维宁定理来求解某条支路的电流。
重点: 1 .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的概念
2 .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
3 .用戴维宁定理来求解除某条支路的电流。
难点: 求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
一、:
分类 :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
等效 :无源二端网络 都可等效为一个电阻;有源二端网络 可等效为一个实际电压源,即 与 串联组合。
?
图
二、戴维宁定理: ( 等效发电机原理 )
?内容: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电阻性二端网络 ,可以用 与 串联的电路模型来替代,且 ( 开路端电压 ) ; = 除源后的等效电阻。
?等效图为:如上图所示。
?对外电路等效,对内电路不等效
?应用较广的为求某条支路上的电压电流。
?证明:
?当 S 开时,
(2) 当 S 合时,
(3) 若用等效:
,
则 (2) 、 (3) 相同,对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戴维宁定理正确。
三、计算步骤:
?将电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待求支路,另一部分则是有源二端网络 ;
?将 开路,求 ;
?将 中除源, ( 理想电压源短路处理,理想电流源开路处理 ) ,求等效电阻 ;
?将 、 待求支路连上,求未知量。
例 -2 : 如下图所示电路,求 、 。
解: 电路分成有源二端网络(如虚框所示)和无源二端网络两部分。对于 (b) 图所示的有源二端网络,则有:
,
, ,
四、诺顿定理: 用一个电阻 与理想电流源 并联组合代替。 :有源二端网络短路后得到的电流。
图4-2
作业: 、电能输送与负载获得最大功率
?功率分配:最简单的电路模型为例
电源输出功率为 ? I 则 , 与 I 成线性关系;
消耗的功率: , 与 I 的关系为一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负载消耗的功率: , 与 I 的关系为一开口向下的抛物线。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当 时, 最大,
应用:如扩音机电路,希望扬声器能获得最大功率,则应选择扬声器的电阻等于扩音机的内阻。 ┈ 电阻匹配。
例 -3 : 有一台 40W 扩音机,其输出电阻为 8 Ω ,现有 8 Ω 、 16W 低音扬声器两只, 16 Ω 、 20W 高音扬声器一只,问应如何接?扬声器为什么不能像电灯那样全部并联?
解: 将两只 8 Ω 扬声器串联再与 16 Ω 扬声器并联,则 R 并 =8 Ω, R 总 =16 Ω。
线路电流为 ,
则两个 8 Ω的扬声器消耗的功率为:
16 Ω的扬声器消耗的功率为
若全部并联,则 R 并 =8//8//16=4//16=3.2 Ω ,则 U S 不变,电流变为:
,电阻不匹配,各扬声器上功率不按需要分配,会导致有些扬声器功率不足,有些扬声器超过额定功率,会烧毁。
the same direction of rotation 90 ° or 180 ° for; after each disc rotor when measuring position alignment of the two half coupling constant, should also be in terms of accuracy and consistency. Surface deviation measurement, must in every 180 degrees corresponding to the two r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案.doc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专题训练.docx VIP
- GB50173-20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 1.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 2024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山洋伺服电机rs2快速入门手册.pdf VIP
- 生活中的方向第1课时教室里的方向(课件)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pptx VIP
- 宫殿记忆法:提升术.pptx VIP
- 【小学英语】3-6年级整个英语语法体系11页.pdf VIP
- 2025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三色笔记.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