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鉴赏第一节人物形象篇概要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歌鉴赏第一节人物形象篇概要1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 3、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二)注意细节、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cha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三)注意环境描写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2010年高考福建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形象 [解析] 隐者的形象体现在隐者的隐居生活中,第三句写隐者自酿自饮,自得其乐;第四句写隐者花落不扫亦无来客。从这些生活场景中可以看出隐者真正是超然出世、怡然自乐、清静无为之人。 [参考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随性自然、脱俗避世的隐者形象;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超脱凡世,随性自然的情怀和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今天作业 掌握古诗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①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如陶渊明。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 ⑧缠绵悱恻、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 * * * * * 古代诗歌鉴赏 之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形象―― 包括两个: 1 人物形象(A、 “我”即诗人自己. B 、 作品中其他人物。) 2 意象 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意象:包含作者感情的景、物; 【考查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及形象的含义 一、怎样鉴赏(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案一: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解答不具体, 且答非所问,给1分。 答案二: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正解:答案由三个部分构成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又有点孤寂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之“独去”,表现出诗人孤独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概括特点 分析依据 指出意义(情感) (1)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 (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