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鉴赏——意象、形象、意境改动概要1
诗歌中的景物(意象) 景物形象 诗歌往往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往往与意象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理解物象,推敲意境 1、春风、青山、柳絮、新燕、红杏、春雨、桃红、芳树等春日物象含有希望、喜庆、美好之意。 2、蛙声、芙蓉、小荷、白鹭、浓荫、鸣蝉等夏日物象表示青春、热烈、畅舒的情怀。 3、寒山、秋水、孤烟、残阳、衰草、落叶、渔火、归雁、枫林、西风、昏鸦、孤灯等多表达凄清、冷寂、悲苦、乡思之情。 4、冬雪、琼枝、江雪、寒关、飞霜等冬日物象表示傲寒、艰苦、苦斗等情愫。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营造氛围(渲染、烘托气氛)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 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 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 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等等。 以景衬情 亦属诗歌常见手法,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相关联。 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 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 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 。 二、动物系列 3、猿啼——悲伤 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4、乌鸦——衰败荒凉 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 5、大雁、青鸟——传书信使、离人思绪 如: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 的渔翁。 等待时机 分析: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 二、如何认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举证:月光世界里的李白 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分析: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六、实战演练(一) ? 白云泉 白居易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分析: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 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点 绛 唇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本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描绘的是她早年的生活,试分析这首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第一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少女的活泼快乐的形象 第二句是神态描写,展现了人物娇媚的风姿, 第三句写少女见人来含羞躲避的情状, 第四句是细节描写,在“走”与“回首”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饰中展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微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