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ppt

2017版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4讲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解析答案 解析 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坐守而已”等信息概括威海之战的战场态势;第二小问失败的原因注意要从“主观原因”角度作答。 答案 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解析答案 解析 依据战后多个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再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析其危害。 答案 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解析答案 返回 解析 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并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状况加以说明。 答案 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押题1 (考向:运用新史观认识历史事件) 有学者指出:“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很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则往往遭到严厉的谴责。”这种对义和团的评价模式也可用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 解析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看出这种评价模式是对一个事件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具备两种不同影响的只有A选项,故A项正确;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虽然也有局限性,但不是与积极作用相反的,故B、C项错误; D项不具备反面的影响,故D项错误。 押题2 (考向:新思维认识晚清统治结束) 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有言:“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据此,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体面地保留了封建王室及其待遇 B.资产阶级以和平手段获得统治权 C.演绎了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D.通过法律手段有效限制了君主权力 √ 解析 解析 以保留封建王室及其待遇换取宣统帝的退位,表面上看与英国“光荣革命”都是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但实质上完成了政权的更替,资产阶级以和平手段获得统治权,故B项正确,A、C项错误; 清帝退位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结束,D项只符合英国。 押题3 (考向:近代化史观认识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 《晚清政治革命新论》认为,倘若光有阶级关系的某些新变化,而缺乏民权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变革过程,缺乏政治制度的质的飞跃,就谈不上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按此标准,不属于“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的是(  ) A.洋务新政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 解析 解析 “倘若光有阶级关系的某些新变化,而缺乏民权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变革过程,缺乏政治制度的质的飞跃,就谈不上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说明近代意义的政治革命需要体现民权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洋务新政是近代化的开端,但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是维新派和清政府推行君主立宪制的重要实践,体现了政治制度的飞跃,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实现了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变革,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洪仁玕: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 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孙中山: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 押题4 (考向:从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认识近代先进中国人的探索) 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其观点,他们(  ) √ 解析 A.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B.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C.展现了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 D.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解析 材料中各人的观点不能说明中国人坚持独立外交原则,故A项错误;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普遍持反对态度,故B项错误; 从魏源“师夷长技”思想主张到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先进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持续努力,故C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