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墨子 非攻》.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墨子 非攻》

“假使今日中国有墨子,则中国可救。” ——梁启超 “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国。” ——余秋雨《黑色的光亮》 一、墨子其人 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80年~前420年之间,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公输班相比。墨子擅长防守城池,据说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公输班还要高明。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很可能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二、墨家与儒家 墨家与儒家为春秋末至战国初的两大著名学派,是当时的“显学”。韩非在《韩非子·显学篇》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淮南子·要略》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淮南子·要略》 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三、墨家学说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①兼爱非攻。 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 ②天志明鬼。 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③尚同尚贤。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 ④节用节葬。 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⑤非乐非命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 墨子思想的根本精神是自苦利人。 ……古今中外哲人中,同情心之厚,义务观念之强,牺牲精神之富,基督而外,墨子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四、墨子的贡献 一、中国古代战争最著名的守城战术典籍是《墨子》第十四、十五卷,介绍了守城的装备、战术、要点,为《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即蚁伏,指步兵强行登城)》,《迎敌祠》,《旗帜》,《号令》,《集守》。守城战术极其丰富,几乎含盖了所有的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术。  二、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 。他以 “ 耳目之实 ”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这是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  三、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 (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 第三段则以人的生理感觉事例作类比。 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 小为非,则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