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强度学作业03概要1
内容小结 (断裂)1 不同的断裂机制材料在不同的外部条件(载荷、温度、腐蚀环境等)下表现出不同的断裂方式:(1).室温下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2).高温下蠕变断裂;(3).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断裂;(4).腐蚀环境和应力共同作用下应力腐蚀开裂2断裂理论2.1理论断裂强度—格里菲斯断裂理论理论断裂强度:完整晶体在正应力作用下沿垂直于应力轴的原子面拉断时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公式其中E弹性模量,表面能,d解离面间距。格里菲斯断裂理论(Griffith, A. A.)认为理论断裂强度与实际断裂强度的巨大差异是因为材料中存在微裂纹,对于给定尺寸的裂纹存在一个临界应力。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应力其中,a裂纹长度。材料断裂过程不是原子面之间的分离,而是通过裂纹的扩展实现的。Orowan修正:基于一般金属材料不存在脆性断裂,断裂前总要发生或多或少的塑性变形,故修正为其中,表面能,塑性变形功。格里菲斯理论首次将裂纹引入断裂问题,使人们认识到裂纹在材料断裂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发了断裂力学这一学科的发展。2.2线弹性断裂力学基础裂纹体断裂强度下降并不是因为横截面积减小引起的平均应力的升高(这一效应可以忽略不计),而是因为裂纹尖端应力集中,从而引发断裂力学研究裂尖应力集中及其相关问题裂纹分类:(1).Ⅰ型裂纹或张开型裂纹(2).Ⅱ型裂纹或滑开型裂纹(3).Ⅲ型裂纹或撕开型裂纹。断裂韧性: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状态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即其中,和是临界状态的应力及裂纹尺寸。断裂韧性的工程意义:(1).已知裂纹,利用KIc确定构件的承载能力;(2).已知工作应力,利用KIc确定构件允许存在的最大裂纹长度;(3).已知裂纹长度和工作应力,可将断裂韧性作为选材的依据。2.3 塑性区修正裂纹前端屈服区大小屈服引起的应力松弛,应力松弛后塑性区增大一倍。屈服区外应力分布计算中,引入有效裂纹长度,则,故有在裂纹延长线上2.4裂纹扩展的能量率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所消耗的总能量,亦称为裂纹扩展阻力;(1)恒力条件下,裂纹扩展力,即等于应变能改变率(增加率);(2)恒位移条件下,,称为应变能释放率(下降率)。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应变能改变率,是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抗力,亦称材料的断裂韧性。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所释放的能量;失稳扩展的临界状态。裂纹失稳扩展条件为。解决弹塑性裂纹体的断裂问题的应用理论以J积分理论和裂纹顶端张开位移(COD)理论为主。3 疲劳裂纹扩展裂纹萌生位置:(1)驻留滑移带(PSB)和基体间的界面处;(2)冶金缺陷处;疲劳裂纹容易在熔渣、气泡、夹杂、锻造皱皮、折叠等冶金及加工缺陷处萌生。(3)拉应力作用下的材料表面。疲劳裂纹扩展的不同区段:I区:初始段,,不扩展;,裂纹扩展慢;II区:主要段裂纹亚稳扩展,是决定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主要段;III区:最后段裂纹失稳扩展。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过程的两个阶段:a、当裂纹尺寸小于几个晶粒直径时,变形局限于单滑移系统,疲劳裂纹沿主滑移面向前扩展。近门槛疲劳区(A区)相对应。断口呈现解理小平面。b、疲劳裂纹扩展的宏观路径大体上垂直于拉伸载荷轴,B区相对应。疲劳裂纹扩展第二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断口中的疲劳条纹花样。疲劳裂纹的形成机制是钝化再锐化的过程,依据这个过程,应力循环一个周期,在断口上留下一条疲劳条带,裂纹向前扩展一个条带的距离。裂纹扩展速率,在裂纹扩展的B区(Paris区),式中,c、n为材料常数,与材料、应力比、环境等有关。影响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因素:(1)应力比r↑,曲线向左上方移动;(2)过载峰适当过载反而有益;(3)显微组织对I、III区的da/dN影响比较明显;晶粒粗大,△Kth值越高;韧性相可使△Kth↑;(4)温度温度升高,速率增加,扩展模式改变。4蠕变断裂蠕变断裂的研究方法:(1).微观方法(蠕变空洞的形核、长大)(2).宏观方法(蠕变裂纹扩展—断裂力学方法)(3).细观方法(蠕变损伤力学)(4).经验、模拟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拟合)蠕变断裂时空洞、微裂纹的形核,长大直至断裂。空洞长大的基本过程:空位在晶界上形成并沿晶界扩散到空洞,空洞吸收空位而长大;同时原子从空洞表面扩散到晶界并沉积在晶界上。原子沉积使晶界两边的晶粒产生位移(蠕变变形);空位到达空洞后沿空洞表面相南北极方向扩散,空洞的形状与晶界扩散与表面扩散速度相对大小;空洞长大到相邻空洞相互连接就会使晶界分离,即断裂空洞形核采用古典形核理论解释,在空洞长大的模型有Hull-Rimmer模型、Speight-Harris模型、Rice模型。蠕变损伤理论:Kachanov和Rabotnov蠕变损伤理论蠕变延性断裂寿命:假设试样内部不产生任何损伤,拉伸变形导致试样横截面积的连续减小直至断裂。蠕变寿命的预测方法:破坏试验法——持久受命外推法;非破坏预测方法:根据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课件.pptx VIP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舞蹈学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pptx
- 2024中国网球市场和网球人群洞察报告.pdf VIP
- PMC部经理任命书.docx VIP
- (高清版)B-T 4798.3-2023 环境条件分类 环境参数组分类及其严酷程度分级 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pdf VIP
- 矿物绝缘电缆.pptx VIP
- 2025年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GB 19577-2024 热泵和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docx VIP
- CCAA认证通用基础合格评定[98].pdf VIP
- 《网店运营与管理》电子商务专业全套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