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36.4-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4部分 栽培技术规程
前 言
DB33/ 636-2007《无公害杏鲍菇》分为:
——第1部分:::::无公害杏鲍菇第4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杏鲍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准备、菌棒生产、田间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
本部分适用于自然气候袋料栽培的无公害杏鲍菇生产管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高棚层架栽培
将杏鲍菇菌棒平置于多层菇棚内层架上,通过割袋出菇的栽培模式。
荫棚平铺式栽培
将杏鲍菇菌棒斜置于菇棚内畦面,通过接种口出菇的栽培模式。
生产准备
菌棒制作季节
自然气候栽培宜安排在9月上旬~10月上旬开始制作菌棒(视温度不同而适当调整)。设施控温栽培可全年进行。
场地整理
平整场地,清除杂物,修建蓄水池,安装喷灌设施;栽培场的周围开挖排水沟(即操作道),沟宽×沟深以30cm×50cm为宜。
搭建菇棚
层架栽培高棚
南北走向为宜,棚高2.5m~3.0m,内棚高1.8m~2.0m20cm以上,操作道宽0.6m~0.7m0.45m(单边操作)~0.9m2.2m~2.5m.0m~1.1mm~m,长15m~20mcm×50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膜筒袋,厚度0.045mm~0.055mm;或17cm×33cm的高压高密度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膜筒袋,厚度0.045mm~0.055mm。
菌棒湿重
12cm×50cm筒袋单个菌棒湿重1.1㎏~1.2㎏;17cm×33cm筒袋单个菌棒湿重0.8㎏~0.9㎏。
扎口
扎紧袋口,套环或塞棉塞。
灭菌
常压灭菌
料温达100℃后维持12h~14h。
高压灭菌
料温达0.15MPa压力、126℃维持2h。
冷却
在经过空气消毒的专门冷却室冷却至28℃以下。
接种
接种箱接种工艺流程
接种箱空箱消毒→装箱→消毒(紫外线照射30min或气雾消毒剂熏蒸30min)→接种(每箱每次只能接同一品种)→培养室培养。
接种室接种工艺流程
接种室消毒→菌种预处理→搬入筒料培养基→消毒→打穴→接种→封口→培养室培养。
发菌期管理
环境调节控制
温度
保持培养室内气温25℃~27℃,控制菌棒内料温低于30℃。料温超过30℃时,应采取疏散、通风等降温措施。
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50%~70%。
光照强度
除检查外,应保持黑暗。
通风
保持环境空气新鲜,通风时间和次数应根据设施、季节、温度等条件灵活掌握。
培养室面积
每1200袋菌棒必须拥有20m2以上培养室面积。
空间消毒
培养场所使用前3d应进行空间消毒。
堆放方式
气温25℃以下,井字形堆放,每层3袋,堆高6层~8层;气温25℃以上,三角形堆放,每层3袋,堆高4层~6层。
检查
每天观测菇房温度、湿度和料温,及时调整发菌条件。在接种后7d~10d进行杂菌检查,及时处理污染菌棒。
刺孔增氧与翻堆
12cm×50cm的菌棒在接种后第10d~15d,当发菌圈长至7cm~8cm时,在接种口进行第一次刺孔或揭膜通气,每处刺孔4个~6个,之后视菌丝生长情况再刺孔,刺孔时结合翻堆。气温25℃以上时,不应刺孔翻堆。
菌棒培养期
在25℃~27℃条件下为30d~40d。
菌棒成熟指标
菌棒内表已长满白色的菌丝,有少量原基形成,并有杏鲍菇特有气味。
田间栽培
高棚层架栽培工艺流程
菌棒上架挖去老菌块→温差刺激催蕾→现蕾割袋→保湿通风→采收→菌棒通风→补水→养菌→重复出菇管理。
荫棚平铺式栽培工艺流程
排场→取棉塞套环→袋口翻转→保湿→温差刺激催蕾→保湿通风→采收→菌棒通风→补水→养菌→重复出菇管理。
排场
菌棒成熟时,选择晴朗或多云天气进行排场。
栽培条件
温度
菇棚内温度以15℃~18℃为宜,前期注意调温,中期注意保温,后期注意降温。
湿度
菇棚内相对湿度以80%~90%为宜。
通风
菇棚每日通风2次~3次,每次通风时间20min~30min。高温、高湿时,通风次数和每次通风时间应增加;低温、低湿时,通风次数和每次通风时间相应减少。
光照
遮荫度以65%~70%为宜,随气温的升降,灵活增减遮荫度。
催蕾
夜间将菇棚两头薄膜掀开通风,并灌水降温,使昼夜温差达1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5%,刺激子实体原基形成或分化,如此连续7d~15d菇蕾即大量发生。
疏蕾
从子实体达5mm大小时开始割膜疏蕾,每袋留5朵~6朵。
转潮管理
一潮菇采后管理
剔除菇柄、杂屑。
二潮菇采后管理
剔除菇柄、杂屑。其它管理应符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149-2013 水产育苗用盐生杜氏藻培养技术.doc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196-2013 柳蒿栽培技术规程.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197-2013 甜叶菊栽培技术规程.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199-2013 猪苓林地栽培技术规程.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201-2013 羊用秸秆青黄贮技术规程.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198-2013 穿龙薯蓣栽培技术规程.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200-2013 绒山羊疾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203-2013 红松种子质量04575565319493.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206-2013 岩棉外墙外保温技术规程.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21∕T 2207-2013 真海鞘养殖技术规程.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36.3-2007 无公害杏鲍菇 第3部分 原辅材料.doc
-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47-2007 农产品中钠、镁、钾、钙、铬、锰、铁、镍、铜、锌、砷、镉、钡、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68.2-2007 无公害菊米 第2部分:栽培与加工.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72-2007 茶叶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95.1-2008 无公害匙吻鲟 第1部分 苗种生产技术规范.doc
-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95.2-2008 无公害匙吻鲟 第2部分 成鱼养殖技术规范.doc
-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96.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天台乌药 第1部分 乌药个.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95.3-2008 无公害匙吻鲟 第3部分 质量安全要求.doc
- [食品地方标准]DB33 T 668.1-2007 无公害菊米 第1部分:产地环境.pdf
- [食品地方标准]DB35 405-2000 安溪乌龙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