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及战国纵横家辞令辩说比较.docVIP

《左传》及战国纵横家辞令辩说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传》及战国纵横家辞令辩说比较

《左传》及战国纵横家辞令辩说比较   内容摘要:《左传》作为解读《春秋》,并记录东周早期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研究其中保存的当时的政治语言,既可以看出同时代语言文化的艺术、思想特点,也不难发现其对后世语言表达的影响,乃至后世对《左传》所记录语言表述方式的发展、颠覆。现在,通过对比《左传》与《史记》、《战国策》中所记述的纵横家言论,或能更清晰地体现出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脉络 关键词:《左传》 纵横家 东周政治变化 辞令语言 自周厉王国人暴动已降,至幽王失国、平王东迁,西周礼乐封建制度大厦倾覆,列国始自行其是,史入春秋。及郑祝聃射周桓王中肩,天子之威丧尽,诸侯自相朝聘,政治大不同于以往,故辞令之术日精,《左传》记之极广;至于战国,七雄并峙,绝无天子,纵横之学横行中国,公卿衰弱,说客辩士游食豪强,《史记》、《战国策》罗列甚详,与春秋时言语风格虽更新易代,而内实相为承继 一.《左传》辞令语言的特点 1.艺术上典雅庄重 由于春秋时期贵族政治依然是列国的主要政治力量,故主政典军、遣使朝聘,大多以公卿贵胄为主,这些人具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受传统礼乐制度影响颇深,故而在政治辞令上必然体现出唐代刘知几所谓“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的特色,一如延陵季子论乐与国风,纵然当时吴越偏远地方,礼乐文明在贵族卿士身上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而语言精练,意旨精微,词句庄雅,使以记事为主的《左传》中行人、大臣虽然记言往往三言两语,却始终给人感觉以一针见血之准、微言大义之深。齐侯屈完盟于召陵 孔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1]结合《左传》具体记述来看,赋诗言志诚然是春秋时期常用的言政、外交手段,据清代劳孝舆《春秋诗话》统计《左传》中仅列国外交,计“引诗七十五则”[2],至于谏诤、议论,则不下百五十数,如此一来,鉴于诗歌本身的浓烈艺术本质,以此为讽喻利器的辞令之术也极难摆脱这种雅致化的影响,更由于这种与众不同、意在言外的言语方式,切合了公卿贵族特有的地位、心里,于是乎更进一步推动了辞令语言的典雅化。如《襄公二十九年》: 葬灵王,郑上卿有事,子展使印段往。伯有曰:“弱,不可。”子展曰:“与其莫往,弱不犹愈乎?诗云:王事靡?W,不遑启处,东西南北,谁敢宁处?坚事晋处以蕃王室也。王事无旷,何常之有?”遂使印段如周。[3] 子展断《采薇》之章,引以为勤王之辞,既反驳了伯有对使者人选的非议,又抬高了自己任命的政治礼法意义,言辞有理有据,正大光明,势不可当,充分表现了对诗的灵活运用 2.风格上内蕴外达 依西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行文有“三体五例”,五例即“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4]。观辞令亦不出此五例,所谓内蕴外达,也即是言:在保证辞令能完全传达自己意愿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符合对方接受方式和政治环境要求的表达方式。一如《宣公三年》,王孙满对楚子问鼎,其辞如下: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呋杪遥?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r,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5] 以此为例,王孙满临楚强周弱、庄王陈兵问鼎之形势,辞强则有激怒楚人之危,?馊踉虮夭荒苊庵苁抑?难,故不言责楚而言周德,其意微而显;不言鼎重而言不可问,其指志而晦;追殷夏,溯成王,广列成败,婉而成章;唯德是崇,言多不失,尽而不污;终以惩恶而劝善为本,志在退楚兵,骇庄王。其始终不言责楚,不谈国力,礼法在明,大势居暗,特见春秋风格 3.思想上崇尚礼乐 与春秋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不同,《左传》所记述的当时的政治辞令仍然反映出礼乐制度的强大影响力,它依旧支配着霸主的政治活动方式,“尊王攘夷”一方面是《春秋》、《左传》中儒家思想在行文上的体现,一方面也说明了西周政治体制的生命力尚未完全消散,这也就使春秋辞令犹有本于礼法的特点。如《僖公九年》葵丘之会记宰孔为天子赐齐桓公胙,无使拜受,桓公对:“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6]即可见礼制、王室诚然为霸主伯业之大旗帜 二.与纵横家言的对比 1.表达者及其思想的不同 依照刘向父子言,诸子百家皆出王官之学,则周代学术实日趋下移,春秋时公卿贵胄仍是知识持有者和政治要员的主力。孔子开私学之便,至于战国,广大士人阶层的知识水平明显超过了贵族势力,纵横家更是个中代表。《七略归纳九流十家,方才使战国时期为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