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沟流域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泥沙特征探究.doc

安家沟流域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泥沙特征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家沟流域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泥沙特征探究

安家沟流域坡沟系统坡面径流泥沙特征探究   摘 要: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安家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1986―2011年坡沟系统地表径流和产沙量指标数据,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地表产流产沙特性,并分析了时间尺度上地表径流与产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径流量、产沙量的均值存在差异,且呈现规律性,即在同等降雨条件下灌木小区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最小,坡耕地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最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产流、产沙次数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模拟研究时间段内径流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均呈现y=ax+b(a人工草地荒草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表1)。利用SPSS16.0,结合试验数据,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产流量、产沙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产沙量的F检验值均大于1,说明组间方差大于组内方差;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05,即认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径流量、产沙量的均值存在差异。   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产流产沙次数 对各小区产流、产沙次数进行统计分析(图1)。统计结果显示,1986―2011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小区累计产流、产沙次数存在一定差异,但排序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平均产流次数较多,依次为154、136、121次,高于灌木林地(65次)和荒草地(103次);坡耕地平均产沙次数量最多,为130次,之后为乔木林地和荒草地,分别为87次和71次,灌木林地平均产沙次数最少,仅为35次。上述结果表明,小流域缓坡范围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小区水土保持效果差异显著,适生灌木和天然植被有利于保持水土,而人工种植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因阶段性扰动地表,加剧了季节性土壤侵蚀[2-3,6],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3.3 不同土地利用?型小区多年产流量、产沙量 1986―2011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径流总量和年平均径流量、产沙总量和年平均产沙量大小排序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表2),即坡耕地最大、灌木林地最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灌木林地的减流效果最为明显,较同期坡耕地径流总量减少了71.2%;荒草地次之,较同期坡耕地减少了47.3%,乔木林地和人工草地减流效果不太明显,仅较同期坡耕地减少了19.7%和7.6%。与坡耕地相比,灌木林地、荒草地、乔木林地、人工草地土壤产沙总量分别减少了93.8%、89.1%、72.1%、42.2%,减沙幅度大于减流幅度,尤其灌木林地减蚀效果最为明显(表2)。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模拟研究时间段内径流量变化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均呈y=ax+b(a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3)为研究各小区多年产流产沙量,对比1986―2011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小区径流总量和年平均径流量、产沙总量和年平均产沙量,均为坡耕地人工草地乔木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模拟研究时间段内径流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径流量和产沙量变化均呈y=ax+b(a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