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作用及其实现机制.doc

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作用及其实现机制.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作用及其实现机制

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作用及其实现机制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引领治理理念转变、激发精神力量、凝聚价值共识促进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作用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实现,具体包括决策、协调、实施、评估、反馈和调节六个环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治理作用;实现机制 DOI:10.15938/ki.iper.2017.02.001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001-04 当前,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现机制,可以激发全社会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走上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发展道路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我国当代社会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内容、基本特征和根本取向,对其他各类价值观起着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推进我国的社会治理,关系重大。[1] 习近平强调,“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对于社会治理的定义,学者的看法不尽相同,目前学界对于社会治理的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总的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如均认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是人,处理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目的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并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等。笔者认为,社会治理是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体的不同需要,协调和平衡国家、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并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的过程 目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深化和创新社会治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呈现出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一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给予社会治理精神层面的引领和价值层面的支撑。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当民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凝聚了价值共识,减少了价值分歧,化解了价值冲突,社会就会自然而然呈现出良好的秩序与和谐的状态,从而也就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唤醒民众内心对于良好秩序的向往和共同愿景的追求,给予他们精神力量,推动人们去凝聚价值共识和协调价值关系,从而主动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另一方面,深化和创新社会治理又能够在现实层面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培育和深入践行。只有深化和创新社会治理,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优化社会环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社会治理营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本质上来说,社会治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目标是一致的。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人们对良好社会秩序的价值追求。从这个层面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作为社会治理的衡量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将有力保障和促进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治理作用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念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在推进社会治理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阶段这些问题只依靠政府政策已难以解决,社会组织的力量在壮大,公民的参与意识也在觉醒,它们都希望能在政府做决策时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种环境下,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之前一直使用的“社会管理”概念换成了“社会治理”,从“管理”到“治理”,体现的是党和国家一种理念的转变。这种理念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才得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强调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强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强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都有助于促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有助于扩大社会治理中更多的参与主体、更大的参与空间、更高的参与程度,以实现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更多的参与主体,即改变从前只有政府单方面管理的局面,将党和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作为共同的社会治理主体,在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