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变小屋(计算机012班).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畸变小屋(计算机012班)

畸变小屋 这是一个两人参与的实验。一位参与者站在观察孔处观察屋内的情况。另一个人先站在屋子的里端的脚印处,然后移向屋子的外端的脚印处,观察者会发现其站在里端时比起站在外端时的高度要高很多。 很明显,我们能看到的,我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真实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错觉呢?这是关于直觉推断理论的问题。 如知觉的推断理论所提到的,客观物体称远端刺激,它在视网膜上的象叫做近端刺激;人所知觉到的远端刺激的属性与观察近端刺激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即用近端刺激总是不能直接反映远端刺激的属性,即客体对象。比如,单用视网膜像的大小不能确定客体的大小。但是我们的知觉映像却总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客体。我们认为在这其中,过去的经验起着作用。即成人的直觉是完整的,是有意义的,它必然有经验参加。但要使经验发挥作用,在知觉的时候,除了近端刺激外,还应有一些其它的客观线索。例如,为了获得物体实际大小的知觉印象,必须有距离知觉的线索。这个距离知觉线索可能存在于外界,如地面标识物等。也可能存在于主体,如双眼辐合其他生理反应。 同时,人在空间知觉中,任何关于远端刺激的参照信息,都是以人与地心引力的正确关系作为主要依据的.因此,人和地面的关系的信息很重要.每当人的身体与地面的正常关系,即垂直关系受到破坏时,无论大小知觉,距离判断,深度知觉,垂直,水平判断等,都会发生误差. 总之:知觉的刺激来自客观世界,但是知觉的信息加工都依赖于主体,而主体必须是以对自身与大地的位置关系的感知为基础. 下面将以本理论对实验进行分析.产生“畸变小屋”错觉由于以下几个因素: 单眼观察:人的立体视是建立在双眼配合的基础之上的,只有两只眼观察到不同角度的图像,再经过大脑对信息进行加工,才能有对深度的感知,才能感知出实实在在的三维形象.在本实验中,当人用一只眼睛通过小孔观察时,由于排除了深度知觉的线索,则屋子在眼睛视网膜上的视象只能是一个单一的矩形.但是像或投影是矩形的立体物可能是任何形状.如图: 到底经过大脑的处理,我们对这一远端刺激的属性描述是什么呢? (2)经验的局限性:在单眼观察下,在没有特定灯光的协助下,能够参与信息处理的只有近端刺激和人的经验.在实验条件下,没有任何其他的客观线索来协助人的经验发挥作用,故这时人的经验不是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发挥作用,是不可靠的.在实验中,实验者会以一贯的经验:四面有墙的屋子总是矩形的,来判断“畸变小屋”也是一个普通的房间,形状也是矩形的。 (3)人与地面的关系。由于以上两条原因,人已经将“畸变小屋”定位于长方体,即一间普通的房间,这也就相当于默认了观察者与屋子地面的关系是正常关系——垂直关系。而实际上人与倾斜地面间是成锐角的。这样主体人的判断就是失去了人与大地正确位置关系的感知的基础,使得对客体的反映错误。 关于具体的错误形成,有如下的观点: 观点一:A,B,C的实际高度均为h,在图示情况下,因A,B的实际起点高度是一样的,故在A看来,A,B的相对高度为0。这是对客体的正确反映,但C与A的实际起点高度不同,其起点高度的差值与屋宽d及倾角θ有关.因主体A默认A与地面垂直,即默认θ=0。则在A看来,A,C的起点高度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主体仍以其与地面成正常关系时的经验判断,因C对于A有张角θ,故认为C与A的相对高度为d*tanθ,故主体认为C比B高d*tanθ。 观点二:可以以天花板作为参照,C体有天花板那样高,而B体只能有天花板高度的一半,显然,在认为这间屋子的形状为矩形,即两端的天花板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对A来说, C比B要高。 观点三: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因为观察者是单眼观察,所以在没有立体感,即深度知觉线索被排除的情况下,观察只能凭借观察对象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平面象对其进行大小的判断。因此就有其中的C比B离观察者更近,因此其在视网膜上所成的象就比B更大。因此A就认为C比B高。而若是双眼观察,则会有深度知觉线索作为客观因素协助经验发挥作用。这时观察者在判断物体的大小时要充分考虑到象的大小和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然后做出判断,便能得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这便是通常所说的“透视原理”。 有没有可能以A为参照与以天花板为参照或与透视原理矛盾,即C对A的相对高度比B高,但C与天花板高度差更大,或C离A更远呢?不可能。因为若各边长按这种说法设计,则该小屋在人视网膜上所成的象将不再是矩形。这就是“畸变小屋”各规律协调统一,相辅相成之所在。 若意识到屋子是倾斜的,则在观点一中,主体将会纠正人与大地的不正常关系,其判断也将考虑到倾角影响;观点二中,主体将不再以天花板这一并不“公平”的物体为参照物;观点三中,主体也会意识到两个物体的不等距性。这些都将帮助主体形成正确的知觉。因此,在本实验中只可能发生两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