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上的空间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比案例.ppt

建筑史上的空间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比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建筑史上的空间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比 The spac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ir comparison in architectural history 建筑空间的由来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 建筑对于人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的实体的壳,而是空间本身。 ● 原始人类为了避风雨、御寒暑和防止其它自然现象或野兽的侵袭,需要有一个赖以栖身的场所——空间。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空间特点 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至5根。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在斗栱上。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要求的建筑空间。 ● 穿斗式: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栱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对比 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取得较大的室内空间,故多用于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而穿斗式柱子排列密,只适用于小尺度建筑空间,如住宅等。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组合的特色 ● 中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院落空间是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由于气候与地形条件的不同,院落空间的大小、形式也存在差异:例如北方的住宅有开阔的前院,以求得冬天充足的阳光;南方做得很小的“天井”是为了减少夏天太阳暴晒之苦。 ● 在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的组合中,沿着一条纵深的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空间的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 ● ● 宫殿和民居是运用院落空间最典型的例子。 中国古代典型建筑空间之“宫殿” 清北京故宫总平面图 北京故宫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宫殿,它以院落空间为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手段。在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院落空间而后到达主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空间,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进入天安门是一较小的庭院空间,进入午门后是太和门庭院空间,宽度达200余米,豁然开朗。过太和门,庭院空间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正方形,至此达到空间序列的最高潮。 中国古代典型建筑空间之“民居”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典型。其平面布局以院落空间为特征,建筑空间和环境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了“天人合一”观念。建筑按照中轴线布置,其间穿插许多大小不一的院落空间,极具中国礼教特色。 北京四合院合理利用点线面的手法营造出了整体空间的均衡感,并结合了借、分、隔等手法使整个院落空间显得错落有致。以三进院落为例,由大门沿倒座房于垂花门围合的空间是一进院落;由垂花门沿东厢房,正房至西厢房间围合成的是二进院落;由正房到后罩房又形成了三进院落,这3?个大面积的露天空场院落与院落内的回廊和便道形成了面与线的呼应。在东西厢房与耳房之间留多处小块空地,加上庭院中种植的树木,可抽象为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点。形成了以点为装饰,面与线有韵律、有节奏的呼应在一起的特点。(注:摘自《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空间与环境探析》) 北京典型三进院四合院鸟瞰图 北京四合院的点、线、面空间组合图 西方建筑结构体系演进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在古代埃及人们利用石材建造神庙和陵墓,建筑的结构形式是梁柱体系,古希腊同样继承埃及的梁柱体系,并发展演变为古典的三柱式。埃及、希腊的古建筑的柱距是很小的,因此建筑空间也是狭小的。建筑作为单体强调的是外部空间或者建筑的内部狭小空间的神秘化。 到古罗马时期,人们创造了拱券结构。罗马人利用混凝土这种新建筑材料创造一种新筒形拱、交叉拱、十字拱解决了大跨度屋盖的结构形式,继而获得了连续的复合的建筑空间。新的结构形式的产生获得了较大的人类活动的室内空间。 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 古罗马的大角斗场 西方建筑结构体系演进对建筑空间的影响 欧洲中世纪以哥特式的教堂为主。在中世纪时期继承了罗马的十字拱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将罗马的十字拱发展成为四分肋骨拱,同时将单圆心的拱变成双圆心的拱,形成了框架式的双圆心的尖拱,同时拱顶所产生的侧推力由新力学构件飞扶壁传到外侧的横墙上。因此,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 工业革命后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使建筑在空间设计上有了极大的自由,在建筑高度和跨度上都突破了传统的局限。大量的人工材料(如钢和混凝土)的出现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