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天然灾害.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天然灾害

圖6-2 颱風發生的區域、路徑以及稱呼 圖6-3 颱風發展示意圖 圖6-4 侵臺颱風路徑統計分類 圖6-5 各月颱風侵襲臺灣的百分比 延伸閱讀:2001年侵襲臺灣的颱風與特殊路徑颱風 圖6-6 不同的颱風路徑造成不同的降雨分布 圖6-7 2004年敏督利颱風 延伸閱讀:氣象雷達 圖6-8 2001年9月16日納莉颱風對臺北縣汐止地區造成嚴重水災 圖6-2 全球颱風發生的區域、進行路徑,以及各地對它的稱呼。H 為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示意,北半球西太平的颱風沿著此高壓邊沿前進。在南、北緯5度以內的赤道地區,颱風很難產生,2001年畫眉颱風在新加坡附近北緯2.5度的海域生成,是少有的例子 圖6-3 颱風發展示意圖。(A) 對流作用使四周低層空氣向對流低壓中心輻合,(B)地面氣壓進一步變低,使對流更加旺盛、更多的水氣向低壓中心集中,如此循環不已,颱風逐漸形成,(C)成熟的颱風,中心為颱風眼,有下沉氣流。低層氣流以逆時針方向向中心輻合,高層氣流則以順時針方式由中心向外輻散。 圖6-4 侵臺颱風路徑統計分類(1897~2003年) 圖6-5 各月颱風侵襲臺灣的次數百分比(1897-2004年) 2001年侵襲臺灣的颱風與特殊路徑颱風 2001年9月6日,納莉颱風在臺灣東北方海面形成,起初緩慢向東北東方向移動,然後在臺灣東北部海面打了兩、三轉,到了9月14日14時以後,開始轉向西南方,朝臺灣而來。16日21時左右在臺灣東北角登陸,歷經約49小時之後,才由臺南安平出海。這不僅是一種罕見的路徑,她所帶來的豪雨也對臺灣造成重大災情。 圖6-6 不同的颱風路徑造成不同的降雨分布,恰呈相反狀態 圖6-7 2004 年敏督利颱風 (A)6月23日至7月4日行進路徑圖, (B)7月1日14時的雷達回波圖,颱風中心在臺東東南方海面, (C)7月1日00時至20時的累積雨量圖, (D)7月2日14時的雷達回波圖,由圖A知道颱風中心約在北部海岸附近, (E)7月2日00時至20時的累積雨量圖。 (A) (B) (C) (D) (E) 動畫:敏督利颱風侵臺期間的風雨變化 臺灣氣象雷達觀測網觀測範圍示意圖 圖6-8 2001年納莉颱風造成臺北縣汐止地區嚴重水災 《圖表說明》 颱風源地大多集中於緯度5~20度之間的熱帶海面。 在大西洋及東太平洋稱為颶風,在印度洋稱為氣旋,在西太平洋則稱為颱風。 北半球,颱風形成後,多往西或西北方向行進,南半球則是向西或西南方向移動。 侵襲臺灣的颱風,主要源於北太平洋西部,也有少數侵襲臺灣的颱風源於南海。 颱風進行路徑主要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強度和位置變化的影響。 《圖表說明》 【圖6-3A】熱帶海面蒸發強盛,氣溫高、濕度大,風速小,所以很容易產生對流作用,導致四周低層空氣向對流低壓中心輻合,因為地球自轉作用力,在北半球氣流呈反時鐘方式旋轉,向擾動低壓中心流入。 【圖6-3B】因為氣流旋轉,受離心力作用,愈接近低壓中心旋轉半徑愈小,離心力也愈大,使內流的氣流無法到達低壓中心,而在低壓中心外圍附近造成強烈的上升運動,產生積雨雲,釋放熱量,使低壓上方空氣變暖、變輕,因此地面氣壓變得更低,促使對流加強,造成更多的水氣向低壓中心集中,使對流更旺盛,釋放更多的熱量,如此循環不已,使颱風逐漸形成。 【圖6-3C】颱風形成後,其中心附近的積雨雲有如高聳的牆壁,故稱之為『眼牆』。在中心,空氣下沉增溫,很少雲雨,風力也很小,形成所謂的『颱風眼』。 《圖表說明》 詳見補充資料。但需提醒同學此為統計的結果,並非侵台颱風一定的路徑。另外颱風路徑常常受到轉向時間點的影響,颱風較早轉向就可能會掠過臺灣東側外海而不侵襲臺灣。 其中A1、A2和A3三類共佔69%,表示侵襲臺灣的颱風路徑,由東向西行佔大部分。 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特殊路徑的颱風,例如2001年的納莉颱風。 《圖表說明》 最多颱風侵襲的月分是六月到十月,主要是太平洋高壓勢力較強盛。 每年平均約有3到4次颱風侵襲。 最高有9次颱風侵襲(2001年),但也有兩年無颱風侵襲的記錄(1941年,1964年)。 《圖表說明》 侵襲臺灣的颱風,主要源於北太平洋西部,颱風在源地形成以後,向西北移動,進入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南側,其進行路徑受到副熱帶高壓的強度和位置變化的影響。 也有少數侵襲臺灣的颱風源於南海,例如圖中的西馬隆颱風。 特殊路徑颱風,例如納莉颱風。 《圖表說明》 (A)颱風經過臺灣北方近海 (B)颱風經過中央山脈南段東部測站主要是花蓮、新港、臺東、大武、蘭嶼。 這些平均雨量圖是由所有行經此路徑的颱風所帶來的降雨平均而得。從這些雨量圖中可以發現,東、西部測站的平均雨量在這兩種情形恰好呈現相反的分布。 颱風行進路徑經過臺灣北方附近海面時(圖6-7A),整體而言,臺灣東部為背風面,平均的雨量較小(圖6-7B)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