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
第六章 板塊運動與地球歷史
6-1 地球的構造
一、地球的構造
1.探測地球內部構造的方法:
(1)鑽井:最直接的方法,但是深度不到20公里。
(2)地震波:在地球內部或表面傳遞的震動稱為地震波;因為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質中有不同
的傳播速度,科學家即利用此性質探測地球內部的構造。
2.地球內部構造:地球的半徑約為 公里,藉由測量 的速度,可將地球由外
而內分為三層。
地球分層 化學組成 厚度 密度 地殼 大陸地殼 平均 公里 小
大 海洋地殼 平均 公里 地函 橄欖岩 約2900公里 地核 金屬鐵、鎳 約3400公里
3.岩石圈與軟流圈
圈層 包含部分 性質 位置 性質 岩石圈 地殼
部分地函 堅硬 0-100km 1.岩石圈破裂成碎塊,即為 。
2.板塊浮在 上,受到軟流圈
的熱對流而移動。 軟流圈 上部地函 部分熔融 100-250km 地底岩石熔融成岩漿,具有緩慢的流動性,所以稱為軟流圈。 6-2 板塊運動
一、板塊構造學說1.大陸飄移學說
(2) 億年前,全球的陸地是連結在一起的,稱為 。
(3)韋格納無法合理解釋陸地移動,所以大陸飄移學說當時並未被多數人接受。
2.海底擴張學說
(1)二十世紀中海洋探測技術的進步,發現大西洋海底有 。
(2)西元1962年,科學家提出中洋脊湧出大量岩漿,形成新的海洋地殼,把舊的海洋地殼
向兩側推擠。
(3)海底地形:包含大陸邊緣、洋底盆地、中洋脊。
a.大陸邊緣:包括大陸棚(水深200公尺以內)與大陸坡(水深200公尺至3000多公尺)。
b.洋底盆地:位於大陸邊緣與中洋脊間,有深海平原與深海丘陵。
c.中洋脊:海底的火山山脈,蜿蜒全球約七萬公里,若突出於海面,則成為海上島嶼。
3.板塊構造學說
(1)以大陸飄移即海底擴張為基礎,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2)岩石圈破裂成板塊,板塊浮在軟圈上,受到軟流圈的熱對流而移動。
二、板塊交界的類型
1.分類
板塊移動方式 張裂(常有正斷層) 聚合(常有逆斷層) 錯動 熱對流形式 板塊相對運動 可能形成地形 中洋脊(海)
大西洋中洋脊、冰島 海馬里亞納海溝 轉型斷層
加州聖安地斯斷層 裂谷(陸)
東非裂谷 造山喜馬拉雅山 可能發生地質事件 地震 岩漿的形成
形成原因 說明 形成地形 成分 範例 板塊張裂 地殼因張裂變薄,陸塊形成裂谷,上部地函部分熔融岩漿容易湧出。海水入侵,地殼變薄,易形成洋底火山 板塊聚合 板塊隱沒帶,隱沒至地下的板塊受熱部分熔融,形成岩漿,裂隙發生,岩漿易噴發,形成火山 大陸深層 大陸地殼物質受到深埋而在熔融,岩漿在地下深處逐漸冷卻 岩層記錄的地球歷史
一、岩層的變形
1.褶皺:岩曾在受力作用下彎曲成波浪狀的地質構造。
(1)向斜構造:褶皺中岩層凹下的區域。
(2)背斜構造:褶皺中岩層凸起的區域。
2.斷層:岩層受力破裂,破裂面兩側的岩石發生相對錯動的地質構造。
3.節理:地表或岩層的破裂面,但破裂面的兩側不會相對移動。斷層的破裂面兩側會相對移動,這是與節理最大的差異。
三、地層與化石古生物的遺骸或其活動所留下的痕跡存在岩化石功用:推測生物演化
(2)可指出當時沈積環境的氣候變化地層存在珊瑚化石→此地層在當時是熱帶的
3.科學家依據地層中化石的種類,將地球的歷史劃分成許多段落,稱為 。
地質時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標準化石 三葉蟲 恐龍、菊石長毛象 地質事件與地層判斷地層年代的方法
年代 方法 說明 相對
地質年代 化石比對比對地層中化石各種生物生存年代不同,三蟲生存在代、恐龍生存在代、人類出現於代 疊積定律地層未倒轉的情況下,較( )地層在下 沉積物堆積時是水平或近乎水平狀態,且先沉機的岩層位在下方。 截切定律( )的地質事件會破壞( )的地質事件 地質構造包含岩脈、斷層、褶皺,依據截切情形判斷新舊 絕對
地質年代 放射性同位素定年 依據年代遠近,常用鈾(107年以上)、銣(107年以上)、鉀(105年以上)、碳(千年以上)
6-4 台灣地區的板塊與地貌
一、台灣島的形成
1.約六百萬年前,呂宋島弧北端隨著菲律賓海板塊,擠壓撞擊歐亞大陸板塊上的亞洲東部,
慢慢形成現在的臺.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為 縱谷,縱谷以東為板塊,縱谷以西為板塊,臺灣島至今仍。
.中央山脈、阿里山山脈、雪山山脈屬於 板塊;海岸山脈則屬於 板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