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归因理论与应用
题目:归因理论的演变及
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班级:12级数应一班
姓名:李 婷
学号:2012010505
归因理论的演变与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关键字:归因 海德 琼斯 韦纳
一、什么是归因
最简单的归因莫过于把一个人的行为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或内部主观条件两类。如果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称为情境归因,例如,学生考试失败归因于试卷题目太难。如果判断个体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体本身的特点,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则称为意向归因,例如学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归因于自己个人贪玩学习不努力,或学习态度不好。
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因;因果关系知觉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理;可觉察到的原因是推断动机思维的核心。
归因理论的演变
(一)维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亲身经历过成功和失败的结果,并作出种种原因的推论;成败的结果可以按照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归因。如内部因素中的能力、性格等是相对稳定的,而机会、运气、努力等又是不稳定的,其中能力、努力、性格等,人是可以控制的,而机会、运气等又是人不可控制的(见表4-1)
表4-1 特定的线索
成功与失败的历史
社会标准
个体的信念
个体的素质和差异
成就动机
性别
他人的反应
原因源:内部——外部(自身——他人)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控制性:可控——不可控
有意性:有意——无意
特殊性:特殊——普遍
重要性:重要——不重要
整体性:整体——局部
五、归因的后果
(一)原因归因与成功期望
结 果 归 因 对未来成功的期望
成功 稳定性原因 期望高,继续努力
成功 不稳定原因 期望低,不作努力
失败 稳定性原因 期望低,不作努力
失败 不稳定原因 期望高,继续努力
(二)原因归因与情感反应
1、成功结果原因归因的情感反应
个性 提高自尊感 他人努力 感激 运气 惊讶
2、失败结果原因归因的情感反应
(三)原因维度与情感反应
1、原因源维度与情感反应
①成功 → 内部原因 → 自豪、自信、胜任、自我满意。
②失败 → 内部原因 → 悲伤、挫折。
③外部原因与自我价值感没有联系。
2、稳定性维度与情感反应
成功 → 稳定性 → 希望
成功 → 不稳定 → 惧怕
失败 → 稳定性 → 惧怕
失败 → 不稳定 → 希望
希望、惧怕、失败、焦虑 → 未来的期望
3、控制性维度与情感反应
可控 → 愤怒(指向他人)
内疚(指向自我)
不可控 → 同情(指向他人)
羞愧(指向自我)
(四)归因→情感反应→行动
愤怒 → 不帮助
原因的可控性
同情 → 帮助
六、归因训练
1、出发点
人们在活动中反应出错误的、不精确的原因归因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如果采用一系列干预法,纠正或改善不适当的归因方式,随之能改变情绪和行为。
2、途径
误归因训练(Misattribution training)。在焦虑、失眠、口吃、忍受疼痛、吸毒、抑郁等方面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归因训练(Reattribution training)。在增强行为的坚持性和积极性上大都是有效的。
3、模式
(1)习得性无助模式
不期望的归因
成功 → 不可控的原因,如
运气好,任务容易
(外部的、特定的、可变的) 学习无能
→(认知、动机、行为缺失)
失败 → 不可控的原因,如 能力低
(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
期望的归因
成功 → 可控的原因,如
能力强,持久努力
(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 不存在
→ 无能和
失败 → 可控的原因,如 缺失
努力不够
(内部的、特定的、可变的)
(2)自我效能模式
不期望的归因
成功 → 努力、→自我效能低
运气、他人帮助 不作努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