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区社会工作与犯罪预防探析——以上海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为视角 .doc
社区社会工作与犯罪预防探析——以上海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为视角
如何预防犯罪,历来是社会管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社区,探索运用社会工作预防犯罪,避免重复在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的犯罪同步高发的现象,确保社会长治久安,是一条值得深入探究的路径。
一、社区社会工作是犯罪预防的应然选择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往往会产生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其中最为激烈的表现方式就是犯罪。社区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居民主要的工作、学习、生活空间,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和滋生不安定因素,加之社区中的人、财、物比较集中,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因而社区成为犯罪行为的主要发生地。立足社区开展社会工作,可以完善社区服务,遏制和减少犯罪的发生,而社区犯罪的减少,必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也正是开展犯罪预防的目的所在。
(一)开展社区社会工作,能够有效消除犯罪诱发因素
具体的生活环境是直接影响犯罪发生的社会因素。随着我国改革的逐步深化,大量社会成员从国有、集体等企事业单位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会成员高速流动,就业和生存状态的多样化,“户籍”与实际居住状况相互脱节、“人户分离”现象逐渐增多,大量外来流动人员涌入城市使政府的管理难度增大,犯罪防控盲点增多,现有公共安全防范体制已经不能适应预防犯罪的迫切吁求。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归宿,居住在社区内“社会人”的生存需求、政治需求、社会需求甚至精神需求都依赖通过社区得以实现。开展社区社会工作,逐步拓展社区服务内涵,可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多种生活和精神需求,不断增强成员的社会归属感和社区凝聚力,为人们创造安全、优美、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犯罪的发生。
(二)开展社区社会工作,能够有效减少各种犯罪隐患
犯罪是社会生活中消极现象的一种集中反映,也是社会关系失调和社会结构失衡的一种表现。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重新分配、新旧观念相互碰撞,社会利益主体更加多元,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社会治安不稳定因素增加,犯罪数量呈现增长态势。如果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将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社区作为社会成员重要的活动场所,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地和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地,任何细小的不稳定因素碰撞,都可能演变为外化的犯罪行为。如出狱人的社会保护和再社会化必须依靠社区,从某种程度上讲,再犯罪率的高低,既取决于监狱的改造效果,更取决于犯罪人出狱以后的再社会化工作开展的好坏。开展社区社会工作,架设政府与社区成员的沟通桥梁,能够畅通倾听呼声、听取意见、为社区成员及时排忧解难的通道,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调节和控制,进而消除犯罪隐患,维护社会稳定。
(三)开展社区社会工作,能够有效净化犯罪产生的土壤
道德观念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等是犯罪产生的个体原因。社区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互助功能等基本功能,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营造整洁优美、服务完善、秩序安定、风尚良好的新型社区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发展社区社会工作,以社区这个基本的、微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为基点,能够有针对性的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把犯罪治理的根本措施与犯罪防范与打击的直接控制措施结合起来,推动人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形成互助互信的良好风尚,从而寻求一种有效的、操作性强的犯罪防控机制,改变过去把治本与治标两种措施分割运行的做法,减少诱发犯罪的个体因素。
二、上海以社区社会工作为突破口推进犯罪预防的探索
长期以来,实践中较多地采用清查打击、铁门铁窗等办法来防范犯罪,对社区内潜在的犯罪多发人群重视不够,管理缺位,服务不到位,致使犯罪预防工作往往处于跟不上刑案多发的被动状态。随着城市建设和企业改革的推进,“单位人”日益分化为“社会人”,社会管理、控制的难度加剧,加之人员流动性的增强,犯罪多发人群凸显。
2003年,上海有关部门开展了一项专题调研,发现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社区闲散青少年已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和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公安机关把这些高危人群作为重点人口来管理,地区综治干部也把这些人员列为重点帮教对象。但由于“重打轻防”现象依然存在,一线警力配置不足、社区工作薄弱以及人户分离问题突出等,造成重点人口的脱管漏控现象严重,形成了社会对这部分人员帮教的空白点。为此,上海决定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实行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运用社会化管理的思路,建立一支社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立足社区开展犯罪预防工作,使“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综治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