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二、目的 四.特点: 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的、影响深远的汉化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 露天大佛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品, 它是第20窟的主佛,为释迦坐像, 高13.7米,石质坚硬,保存完好 云冈石窟十五窟北壁雕像 云冈石窟现存大小石窟252个,石造像51000余尊,石雕面积18000多平方米。 洛阳龙门石窟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朝 南朝 东汉 公元25 隋朝 公元58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时代特征及民族融会 一、历史线索 二、时代特征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2)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3)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4)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1、概念: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2、特点: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三、民族融合 3、内容: ①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②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③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前提条件: 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但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汉族落后。 2、历史趋势: 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内迁的少数民族改变了原来以狩猎、游牧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转向以农业、定居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 北魏初期还设立太学重用士人,这些经济、政治政策既得到了汉族地主支持,也使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 有政治远见的孝文帝利用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趋势,适时地进行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前提条件: 2、历史趋势: 3、社会因素: 4、个人作用: 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人民起义不断发生; 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上鲜卑贵族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出发点。 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孝文帝具有良好教育、远大的政治抱负。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改革。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总之,面对动荡局势,冯太后和孝文帝认识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封建国家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适应民族融合、缓和矛盾、促进北魏发展 (基础)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可能性) (必要性) (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①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直接); ②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 ③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④巩固北魏政权(根本)。 时间:471—490——499年 三、主要内容: 孝文帝于485年颁布了均田令,494年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三、主要内容: 1、经济:推行均田制——缓和矛盾、巩固统治 ⑴背景: ①北魏历史上曾实行计口授田,“劝科农桑”,这是均田制雏形。 ②由于战乱,北魏政府掌握大量无主土地。(前提) ⑵时间:485年 ⑶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⑷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国)有制。(桑田:农民土地所有制) ⑸内容: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和官吏,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①农民:领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和桑田(即已耕种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义务:农民要承担一定徭役兵税。 ②官吏和地主:官吏可分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保障统治阶级利益)。 ⑹作用:①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②使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财政收入,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促进了北方内迁民族的封建化。 均田制:北魏至唐中叶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北魏孝文帝(公元485年)颁布均田制。主要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