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群体和过失犯罪心理
温州医学院心理系
谢晓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群体犯罪心理
第二节 过失犯罪心理
第一节 群体犯罪心理
一 、群体概述
所谓群体,又称为社会群体,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具有共同认识和团结感的人所组成的人的集合,群体内的成员相互作用和影响,共享着特定的目标和期望。
群体的特征:
群体首先必须是一群人
群体存在着一个结构(群体分工)
有一定的目标(群体目标)
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以及群体的界限(群体意识)
要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动机和指名群体前进方向的目标(群体规范和群体凝聚力)
西游记成员就是一个群体
二、群体的分类
(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那些得到社会承认的,有着正式群体组织结构,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占着所规定的地位,扮演着安排好了的角色的群体。如政府机构、学校等
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成员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是以群体成员的情感相近、利益互补、兴趣态度价值观一致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有合法和非法的,如密友群体、流氓群体等。
(二)大群体和小群体
所谓大群体,是指人数众多,成员间只是以间接方式联系在一起,没有直接的社会交往和互动的群体。
大群体的类型:
1、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地位并长期存在的,如民族等
2、为了一个临时目标而暂时联合起来的群体,如演唱会观众
所谓小群体,是指相对稳定、人数不多,为共同目的而结合的,成员相互之间直接接触的群体。人数2-40人。
(三)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首属群体:出生后就必要生活在其中,与成员有充分的直接交往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群体。如学校班集体,家庭
次属群体:按照一定的规范建立起来,存在明确目标和结构的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互动受制于群体规定的权利义务,也与个体在适应群体中所产生的需要有关。如单位,军队。
三、群体的心理效应
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和日常行为表现会不同。
“观众效应”和“共同行为者效应”
三、群体心理效应
人们在群体产生群体心理,如群体需要、群体规范、价值、情感等。
群体心理对个人的行为可以起促进作用,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以起促退作用。
群体心理对群体犯罪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些违法犯罪在群体情况下出现,但是在个体单独的时候不会出现。
四、群体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群体犯罪: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
根据群体组织类型分:共同犯罪、有组织犯罪、团伙犯罪、集群犯罪
五、群体犯罪的心理学基础
群体归属感
从众
服从
去个性化
模仿和群体感染
集体无意识理论
某犯罪团伙为了增强群体归属感的措施:
(1)为 “看场”人员发放统一制服,要求“看场”人员留统一发型。
(2)为 “看场”人员配发对讲机和配备三节伸缩棍。
(3)为“看场”人员安排统一食宿,统一调遣。
为了更好地控制手下成员,笼络人心,在重大节日设宴款待手下成员、派发红包,为手下成员偿还赌债,对为该组织利益受伤的手下成员提供医疗费、生活费等。
黑社会对不从众制裁往往极其残酷
黑社会群体中,几乎所有的成员都会服从群体首领的命令,去从事种种残忍的犯罪行为,即使有少数成员内心并不愿意去做。
辛巴多的个性化实验:
去个性化的原因:
群体的匿名性:作为群体成员的个体,肆意破坏群体的规范,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匿名者。
去个性化一旦开始,就集中了动力,很难扭转或制止。
某些群体的反社会行为至少一部分是由于去个性化所引起的。
深圳某砍手党,20名成员组成一个抢劫团伙,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仅17岁,采用砍手、砍脚等作案手段抢劫。在公明街道办合水口、马田一带,一年时间内先后做下25宗劫案,砍伤路人12名,抢劫了大量手机、手提包和现金。
感染的两种类型:
1、情绪感染:是把一群人的情感统一起来,使个人放弃平常抑制其行为的社会准则。个体的行为被其情绪发动。
如,宗教领袖
情绪感染的重要手段——循环反应
即一个由别人的情绪在自己身上引起同样的情绪的过程,又反过来加剧了别人的情绪。成员之间的情绪相互作用并加强,直到狂热。
感染的两种类型:
2、行为感染:行动从个人传向个人。
行为感染源于紧急规范理论。即个人在压力的集体情境中感到不能不行动时,但是又缺乏指导行为的规范,他人的行为就成为其他人的规范。
群众以消极性支持少数积极分子的行动,参与者认知到他行为的正确,符合某种规范,即参与者认知到在紧急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并用共同知觉代替了感情的扩散。
这种知觉引起了他人行为的感染
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人类文化通过代代遗传而形成的,在群体生活的深层其作用的无意识现象。
中国文化中的“江湖情结”、“帮派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