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拙政园 组员:崔会志 朱海明 汪勐 王涛 吴朝阳 历史背景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在苏州娄门内之东街,始建于明初。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致仕回乡,占用城东北原大弘寺所在的一块多沼泽的空地营建此园,历时五载落成。王死后,园林屡易其主。后来分为西、中、东三部分,或兴或废又迭经改建。太平天国占据苏州期间,西部和中部作为忠王李秀成府邸的后花园,东部的“归园田居”则已荒废。光绪年间,西部归张履泰为“补园”,中部的拙政园归官吏署所有。 总体布局 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中园之远香堂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主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 中园之雪香云蔚亭 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周围竹从青翠,林木葱郁,绕溪盘行。亭为长方形,在池中西部土山上,外观质朴而轻快,亭内匾额“山花野鸟中间”。 中园之荷风四面亭 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池中荷花亭亭净植。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中园之见山楼 三面环山,两侧傍水,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或假山石级。它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色泽淡雅。底层被称为“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山靠,上层为见山楼,可将中园美景净收眼底。见山楼高而不危,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中园之小飞虹 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桥两端与曲廊相连。 西园 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 西园之塔影亭 此亭从顶部及四周隔窗均为正八角图案,是园中最华丽的建筑之一,八角亭印入水中,宛若宝塔,端庄怡然。真亭假亭,虚实相连,是喜欢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不论是真塔远望,还是假塔近观,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小亭建于水源尽处,构成了完整的乐章。 西园之留听阁 单层阁,体型轻巧。阁内最值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鹤飞罩、浮雕、楼雕、圆雕相结合,刀法娴熟,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浑然天成。从整体外形看,是一个抽象化的船厅。左侧池塘中种满了荷花,每个阶段都有其独到的美。 植物配置 拙政园的植物配置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历史上该园即以“林木绝胜”而著称,虽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经营得颇有章法。因此,园内的植物景观堪称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 植物景观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景点的名称都和植物有关,如拙政园内的玉兰堂、海棠春坞、松风水阁等,植物的合理配置大大提高了园林的观赏性。 构景手法 拙政园的空间营造中,运用了对景、隔景、障景、框景、空间渗透、虚实相生等多种造景手法, 除此之外,拙政园中还通过人与空间的交流,营造了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与谁同坐轩里,人与清风、明月对酒;留听阁内,人与残荷互语。园林空间的关键便在于将人与各种景物联系起来,尽管这些景物不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