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概念.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就业结构性问题的研究 [导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属于重大结构性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属于重大结构性问题。“十二五”中后期,我国就业在继续面对劳动力供大于求总量矛盾的同时,又迎来了不断加剧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部分企业招工难的范围在扩大,时间在拉长;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问题不仅数量增加,并且难度加大。出现了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并行的复杂局面。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中,我国就业一直是以解决总量性矛盾为主线,将解决就业岗位的短缺和应对劳动力过剩问题作为主要任务。而在进入新的时期,当就业结构性矛盾在全国不断加剧,并在部分地区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其具有什么新的特点,我们应如何去认识?其与经济结构调整有何关系,我们应如何来应对?现有的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是否仍然适用,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补充和完善?等等,都构成了对中国就业的新挑战。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当前日益凸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重点分析其基本特征及成因,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建议,以供行政部门决策参考。   一、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产生的不匹配。其突出表现是,在一批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一批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当这个两难问题超过一定程度时,结构性矛盾将上升为主要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造成的结构性矛盾在就业领域的集中反映。每个国家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情况下,就业结构性矛盾都会有不同特点。当前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与劳动力总量过剩引发的就业难具有显著的不同。例如改革开放前30年,由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累积到积重难返的地步,缓解总量过剩的压力必然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此时结构性问题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与劳动力绝对短缺引发的招工难不同。例如前苏联时期,由于其在二战战后几十年新生劳动力的严重短缺,加之过于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国防军事系统耗尽了并不充沛的人力资源,使得就业长期处于劳动力总量短缺和企业招工难的困境。因此,我国当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是在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并由此导致就业局面日趋复杂,就业矛盾日益尖锐。   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观察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的状况:其一,对全国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状况的持续监测表明,从2001年至2012年的12年期间,市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已从0.71:1逐年上升,2004-2009年年均为0.95:1,2010-2012连续三年年均为1.04:1。这表明市场供求总量是基本相当的。但进一步的观察表明,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却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特别是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明显加大,从200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年均1.5:1以上,而2010-2012年年均比率已超过2:1的水平。同时,由于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提供较高的薪资水准和良好的劳动条件,生产运输操作工之类的普工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供求缺口也在加大,其求人倍率近3年已跃升到1.2:1的水平。其二,与此同时,在市场就业机会平衡的状况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的问题却日益突出,近3年更进一步加剧。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16-24岁青年失业率近三年来一直高于城镇全口径的失业率,并且从2011年1月以来呈逐月提高趋势,到2013年10月已达到9%以上,比2011年1月提高3个多百分点。在大学生就业喊难的同时,许多企业却反映急需的人力资源缺口填不满。其三,据对100个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持续监测,2001-2012年的12年期间,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25.7%持续上升,至2012年达到41.2%,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72.5%持续下降,至2012年达到57.1%,下降了15.4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在十几年就业总量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二产对就业需求比重的加大和三产对就业需求比重的缩小,都与优化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背道而驰之势,由此酿成结构性矛盾的加剧。   (一)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升级换代导致就业矛盾尖锐   从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角度看,产业结构变化是就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动因。正是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导致劳动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