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外汉学视角下的格萨尔史诗翻译
海外汉学视角下的格萨尔史诗翻译
1.0《格萨尔》史诗的域内翻译与传播
《格萨(斯)尔》是我国藏(蒙)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长篇英雄史诗①。《格萨尔》与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卷帙浩繁(篇幅比《荷马史诗》和《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大),被誉为“世界最长史诗”和“口头文学的典范”。由于口传文学的集体性和流变性,目前还无法确切考证史诗的诞生年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史诗于7世纪初具模型,11世纪时由人民群众在藏族古老的神话、故事、歌谣、传说、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创作而成。13世纪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蒙古族学者翻译了大量的藏文经典和文学作品,从而,作为藏族民间文学经典的《格萨尔》史诗经过翻译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史诗《格斯尔》。14世纪之后《格萨尔》史诗传播范围更广,流传到纳西族、裕固族、土族等其他民族之中。最早发现、影响较大的书面本是1716年“北京木刻版”《格斯尔》,即北京用木刻刊印的《格斯尔可汗传》,共7章,是个不完整的本子,但是国外多种语言译本的源本。1954年,一部6章本的蒙文《格萨尔》在北京隆福寺大街大雅堂旧书店被发现,即北京隆福寺竹板本,与上述“北京木刻版”合起来就成为了完整的13章蒙文本。《格斯尔》在蒙古族地区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经人民群众的集体传唱,增添修改,形成了多种不同而又互为依存关系的口头传唱本、抄本、版本。任乃强先生(1894-1989)是国内最早汉译藏文《格萨尔》的学者。他首开非藏族本族人士研究《格萨尔》史诗之端,揭开了《格萨尔》汉译序幕。新中国成立后,《格萨尔》的汉译进入了新的时期。藏汉翻译家王沂暖(1907-1998)是杰出的《格萨尔》汉译者之一,他与华甲(1901-1986,藏族说唱艺人)合作翻译了著名的贵德分章本《格萨尔王传》,于1981年出版。该藏文原本《格萨尔王传》是华甲于青海贵德收藏而来的手抄本,故称“贵德本”。在《格萨尔》藏汉翻译的同时,蒙文《格斯尔》的汉译工作也在同步展开。这些蒙、汉等语本子的出现主要归功于域内各族人士的持久关注和努力,为之而展开的译介基本上都属于域内各民族语言翻译与传播阶段。《格萨尔》在中华民族之间的翻译和流传中,不同民族均在史诗里留下了各自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域内翻译与传播使《格萨尔》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蕴涵着中华各民族的集体记忆,不仅是中国族群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创造力的生动见证,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更重要的是为《格萨尔》的外译,他民族化、世界化提供了转译的可行途径。
2.0《格萨尔》史诗的域外翻译与传播
产生于青藏高原藏族地区的《格萨尔》史诗,以其独特的魅力长久流传于西北、西南、东北等大半个中国,而且早已跨越国境,宛如一朵珍奇的鲜花竞相绽放在许多国家的文苑中,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和珍藏。如果说在中华多民族文学翻译史的大背景下,汉、藏、蒙语之间的《格萨尔》民译和汉译是25域内翻译的话,那么,《格萨尔》的外译则属于典型的域外翻译了。(王宏印、王治国,2011:17)根据现有国际藏学和蒙古学的资料搜集来看,早期在学科意义上开展《格萨尔》译介活动的,大多数是域外的学者,其时间可以上溯到18世纪70年代。1776年,在《在俄国奇异的地方旅行》(ReisendurchverchiedeneProvinzendesrussischenReiches)一书中,俄国旅行家帕拉斯(P.S.Pallasa)首次向俄国人介绍了史诗《格斯尔》,对主人公格斯尔作了评述,并论述了它的演唱形式及其有关的经文。1839年雅科夫bull;施密特(I.J.Schmidt)的德文版《功勋卓绝的圣者格斯尔王》(DieThatenBogdaGesserchanrsquo;s)在圣彼得堡和莱比锡两地同时出版。该书德文意为:“功勋卓绝的十方圣者格斯尔王的事迹”,是施密特在俄国皇家科学院的资助下,根据1716年“北京木刻版”蒙文本译成德语,全书分为7章,共287页,,从英雄诞生和成长为王以前的孩提时代、青年时代的种种惊险遭遇到降魔伏妖、地狱救母等均按故事情节作了译述。此书于1925年再版,1966年又再次重印。其德译本初版于170多年以前,现已成为极为罕见的善本之一,它是《格萨尔》在西方世界最早出现的完全意义上的译本。1936年苏联学者科津(S.A.Kozin)将蒙文“北京木刻本”译成俄文《格斯尔王传mdash;mdash;mdash;关于仁慈的格斯尔贤王的故事》(Geseriada)在莫斯科出版,并对史诗进行了社会分析,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重视。1961年巴尔达诺(NamzhilBaldano)在乌兰乌德出版了《阿拜格斯尔mdash;mdash;mdash;布里亚特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