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法律解释的合理性取向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图书馆.PDFVIP

古典法律解释的合理性取向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图书馆.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法律解释的合理性取向 -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图书馆

中外法学  Pek ing Un iversity L aw Journal Vol. 2 1, No. 4 (2009) pp. 631 - 639 古典法律解释的合理性取向 以宋 “阿云之狱 ”为分析样本 陈林林 引 言 自马克思 ·韦伯用 “卡迪审判 ”描述传统 中国法 的运作样式后 , “形式非理性 ”、“常 识性的正义衡平 ”、“法治的对极 ”和 “反逻辑 ”就逐渐成为了解说中国古典司法的若干关 〔1 〕 键词 。 然而这种判断忽略了两个基本事实 :第一 , 司法的本质 ,是遵循预先设定的一般性 规范 ,并以内在于规范体系的标准来判断、审理案件 ,而不是根据个别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 “就事论事 ”。这是司法的常规性作业 ,在中国传统司法话语中被称为 “经 ”或 “守经 ”。因而 , 只要承认中国古代存在 “司法 ”,那么所谓 “形式非理性的司法 ”、“反逻辑的司法 ”,实质是一 些 “不发光的火 ”、“没有声音的乐曲 ”这样的病句 。第二 , 中国古典司法历来有严格适用法律 、 追求形式理性的一面 。早在公元三世纪 , 《晋律 》就要求 “律法断罪 , 皆当以法律令正文 ”。《唐 律 》进一步规定 : “诸断狱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 ,违者笞三十 ”。即便是董仲舒式 “必本其事 而原其志 ”的春秋决狱 ,也要求断案首先以律法为根据 ,其次才考虑系争案件的情节和情状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 。基金项 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 07JA 8200 18) 〔1 〕 ( ) 相关论断分别见诸于 : 德 马克思 ·韦伯 : 《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张乃根译 , 中国大百科 ( ) 全书出版社 199 8 年版 , 页 2 33、2 63 ; 德 马克思 ·韦伯 : 《儒教与道教 》, 洪天富译 , 江苏人 民出版社 ( ) 1997 年版 ,页 12 0 以下 ; 日 滋贺秀三 : “中国法文化考察 ”, 载王亚新 、梁治平编 : 《明清时期德 民事审 ( ) 判与民间契约 》,王亚新译 ,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页 13 以下 ; 美 昂格尔 :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 》,吴玉 章 、周汉华译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页 99 ; 贺卫方 : “中国古代司法的三大传统及其对当代的 影响 ”, 《河南政法管理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 ·63 1 · 中外法学  2009年第 4 期 ( ) “事 ”与 “志 ”等主客观因素 。 ( ) 事实上 , 中国古代的一些清 明书判 例如 《名公书判清 明集 》、《徐公谳词 》 , 都能够 既具引法条 、照例行事 ,又不拘泥于条文字句 , 做到体察法意 、调和人情 。即便是在一些 “律无正条 ”的疑难案件中 , 司法官的伦理道德智慧 、常识性正义和个体价值判断的运用 也是有节制的 :他必须参照相关的律令条例 、通过对律法的合理化解释 ,才能将涉案的各 种实质性因素和价值判断考虑进来 。宋神宗年 间的 “阿云之狱 ”, 就是一个典型个案 。 “阿云之狱 ”影响之大 、争论之久 、审理之繁 、历时之久和参议官僚之多 , 为整个 中国古代 法律史所罕见 。此案几番 “御决 ”, “既经大理 、审判 、刑部 ,又经翰林 、中书 、枢密 ; 名臣如 司马光 、王安石 、吕公著 、富弼 、文彦博 、唐介 ;法官如刘述 、吕诲 、刘琦 、齐恢 、王师元 、蔡冠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