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司法裁量模型探析* — 以医疗精神损害赔偿为范例的 - 北大法宝.PDFVIP

我国司法裁量模型探析* — 以医疗精神损害赔偿为范例的 - 北大法宝.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司法裁量模型探析* — 以医疗精神损害赔偿为范例的 - 北大法宝

我国司法裁量模型探析* — 以医疗精神损害赔偿为范例的分析 张 妮** 摘 要:法官的判决并非是制定法的精确复写,司法裁量中有较多不确 定因素,使得法官自由裁量权较大,在立法较为模糊的精神损害赔偿领域,法 官裁量的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尤其突出,建立司法裁量模型可一定程度上减少 裁量的差异性。以医疗精神损害赔偿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明确司法裁量因 素,本文建立了精神损害赔偿的BP神经网络裁量模型,个案分析和误差分析 结果表明人工智能裁量模型的运行结果较为接近法官实际判决结果。进而, 从模型的表现形式、建立机构和修改机构三方面,探讨如何将此司法裁量模 型纳入我国司法体制。 关键词:精神损害赔偿;人工神经网络;裁量模型;法的模糊性 一、引 言 当前人们对法官裁量偏差的问题讨论较多,普遍认为量刑缺乏规范和标准,法官 裁量权过大、裁量过程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和偶然性,于是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建立 量刑中线、量刑基准作为减少我国司法裁量差异突破口。我国学者对法官裁量方法的 科学化作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诸如层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加权平均测评法、指数 确定法、积分量化法、电脑量刑法等多种定量研究方法。[1]尽管这些定量研究方法是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3ZR0010)“人工智能在精神损害赔偿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四* 川大学青年教师基金 2(011SCU11)。本文得到了西南财经大学姜玉梅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杨遂全教授、四川大 学计算学院蒲亦非教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张妮 1(977-),女,四川金堂人,四川大学图书**馆馆员,博士,研究方向:人工智能与法律的交叉学科、情报 学。 [1] 张勇:量《刑规范化改革及路径选择》,载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北大法律信息网 北大法宝 一项有益的尝试,但收效甚微,定量的方法未能获得广泛的认可和采纳。 首先,事实证明实证法律规范并非如自然法学派所认为的从绝对的伦理原则中获 得,法院的具体判决也并非是制定法的精确复写,可不借助经验,纯粹以演绎及严格的 逻辑推理获得,[2]法律系统是由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司法案例构成的三重结构,这 种设计本身是各方利益权衡的结果,带有较重的政策倾向和价值判断,裁量过程并非 封闭的自给 自足结构,裁量的结果存在各种变量。因此,我们对法律规范的不完备、具 体案例判决的偏差应具有一定的容忍度,但是不能容忍的是司法随意性给当事人带来 的不公待遇,审理主体滥用裁量权造成冤假错案、一案两结论等严重问题,甚至枉法裁 判。如何借助定量裁量的方法的中立性,减少由此造成的裁量差异才是人们对定量研 究趋之若鹜的真正原因。 其次,电脑量刑这种说法容易引起人们对司法裁量的误读,电脑只是辅助量刑的 工具,而非真正的裁量主体。电脑对裁量的建议是建立在法官对案情的认定的基础 上,其推理的机制既有人们对制定法裁量中线的拟制,也建立于之前案例的归纳基础 上,故无论是建立在法律规则基础上的定量裁量方法还是我们接下来将要探讨的建立 于案例基础上的定量裁量方法,其裁量过程实质都是人而非机器在主导裁量过程。再 则,电脑能够做出量刑建议的案例是有法律规则可循或是有案例可遵循的这类普遍性 案例 可(能占90%以上),而对于新出现的或是复杂的案例电脑无推理机制,故无法提 出裁量建议,仅能依靠法官进行裁量。毋庸置疑,电脑在法规案例查询、智能搜索、简 单裁量建议功能给法律人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第三,当前人们设计的司法裁量系统的实用性还有待提高,譬如,美国量刑委员会 基于规则建立的专家建议系ASSYST于1996年停止更新。推理机制的不完善、技术不 成熟、运行成本高等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由于有的设计是来 自主观的判断基 础,裁量的要素与赋值并非来 自司法实践和审判专家群体裁量经验。当然有的专家系 统 E(xpertSystem)在审判意见中加入了有经验的法官和法律研究人员的意见,但距离 实际司法判决仍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系统设计。 我国属成文法传统国家,法律制定滞后于社会现实、法规的相互冲突、法律语言表 述不精确、司法解释可操作性不强、[3]法官水平参差不齐、新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不可 避免的造成了司法裁量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