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7讲抗震鉴定标准2009版讲述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级鉴定:宏观控制与构造鉴定 第二级鉴定:抗震验算+构造影响=综合抗震能力评价 综合抗震能力=承载能力+变形能力(抗震概念鉴定) ⑴承载能力较高时,可适当放宽某些构造措施(考虑构造影响系数) ⑵抗震构造措施较好时,如砌体房屋有圈梁和构造柱形成约束时,可酌情降低承载力要求(0.95和0.9) 2.现有建筑的分级鉴定方法 A、B类建筑分级鉴定方法的异同: A类建筑:逐级鉴定、综合评定。第一级鉴定通过时,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评定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B类建筑:并行鉴定、综合评定。需进行两级鉴定后,根据抗震措施和现有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评定。当抗震措施不满足鉴定要求而现有抗震承载力较高时,可通过构造影响系数进行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当抗震措施鉴定满足要求时,主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不低于规定值的95%、次要抗侧力构件承载力不低于规定值的90%时,可不进行加固。 3. 抗震鉴定的区别对待原则 ⑴ 设防烈度的高低(不同烈度区检查的内容不同) 砌体结构:层数、高度、抗震墙间距、材料强度、易损易倒构件、墙体布置、整体性连接 钢砼结构:易损易倒构件、节点连接、框架跨数、构件配筋、材料强度、规则性、轴压比 ⑵ 抗震设防类别的不同(对抗震措施的要求不同) ⑶ 后续使用年限的不同 构造措施不同、检查内容不同(如构造柱设置) 3.区别对待(续) ⑷ 结构类型的不同(检查重点、项目内容与要求不同) ⑸ 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的区别 重点部位指影响该类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和易导致局部倒塌伤人的构件、部件,以及地震时可能造成次生灾害的部位。 鉴定时只需对重要部位、关键部位进行仔细检查 3.区别对待(续) ⑹ 在抗震鉴定中,将构件分成具有整体影响和仅有局部影响两大类,予以区别对待。 整体影响:以组成主体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及其连接为主,不符合抗震要求时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对结构综合抗震能力的影响较大,采用“体系影响系数”来表示。 局部影响:指次要构件、非承重构件、附属构件和非必需的承重构件(如悬挑阳台、过街楼、出屋面小楼等),不符合抗震要求时只影响结构的局部,有时只需结合维修加固处理,采用“局部影响系数”来表示。 3.区别对待(续) ⑺ 场地、地基基础和周围环境影响:I类场地、全地下室结构降低鉴定要求,复杂场地、密集建筑(含防震缝)提高鉴定要求。 * Ⅰ类场地上的丙类建筑,7~9度时,构造要求可降低一度。 * Ⅳ类场地、复杂地形、严重不均匀土层上的建筑以及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时,可提高抗震鉴定要求。 * 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和0.30g的地区,各类建筑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采用。 * 全地下室、箱基、筏基和桩基的建筑,可降低上部结构的抗震鉴定要求。 * 密集的建筑,包括防震缝两侧的建筑,应提高相关部位的抗震鉴定要求。 4. 综合抗震能力评定 综合抗震能力:整个建筑结构综合考虑其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所具有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S≤ψ1ψ2R /γRa =R*(ψ1ψ2/γRa) ψ1:构造的整体影响系数,如圈梁、构造柱、梁柱节点等整体连接构造。 ψ2:构造的局部影响系数,如局部尺寸、楼梯间等 4.综合抗震能力评定(续) γRa:抗震鉴定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后映了不同后续使用年限要求的不同。 B类建筑:取现行规范值。考虑到与现行规范地震作用及效应的差异,相当于取后续使用年限40年,地震作用相对比例系数为0.88。 A类建筑:取现行规范值的0.85倍。地震作用计算按B类建筑方法,相当于地震作用相对比例系数取0.85×0.88=0.75,即取后续使用年限30年。 4.综合抗震能力评定(续) 抗震承载力计算的简化方法(面积率方法,砌体结构) βc=ψ1ψ2β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β=A/(Abξ0λ) (面积率简化计算方法) λ-烈度影响系数 A类:6~9度取0.7、1.0、1.25、1.5、2.0、2.5 B类:6~9度取0.7、1.0、1.50、2.0、3.0、4.0 A类建筑推荐使用简化方法、B类建筑推荐使用规范方法 4.综合抗震能力评定(续) 抗震承载力计算的简化方法(屈服强度系数法,钢筋砼) βc=ψ1ψ2ξy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ξy=Vy/Ve (面积率简化计算方法) Vy-楼层现有受剪承载力,按标准值、实际配筋计算 Ve-楼层小震弹性地震剪力标准值,按底部剪力法计算 5.抗震鉴定结论(条文说明)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