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3 矿山地表移动监测 研究地表与岩层移动的方法主要有实地观测法、理论研究法和相似材料模型法。目前最主要的方法仍是实地观测法。 一 地表移动规律 1 地下采动是变形破坏的根源 2 采动变形破坏边界的划分 3 常用的基本概念(地表移动盆地,非充分采动,充分采动,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 4 地表移动规律的特征 a 移动盆地位于采区正上方,盆地形状与采空区成对称分布 b 地表移动盆地的平底部分位于采空区中央的正上方 c 下沉曲线的拐点(即二分之一之处)位于采区边界线正上方或偏向采空区一侧一段距离 二、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 1、需要收集的资料 2、观测站的设计方法 (1) 倾斜观测线位置及其长度的确定 倾斜观测线一般设置在移动盆地的倾斜主断面上。 倾斜观测线的长度,应保证线的两端在不受开采影响的范围内。倾斜观测线的长度是在移动盆地的倾斜主断面上确定的。 (2) 走向观测线位置及其长度的确定 走向观测线应设置在移动盆地的走向主断面上。走向观测线的位置是在倾斜主断面上确定的,从采空区中心按最大下沉角θ划线与地面相交于O点,通过O点作垂直于煤层倾向的垂直断面即为移动盆地的走向主断面,因此,该断面与地面的交线即为走向观测线的位置。走向观测线的长度是在走向主断面上确定的。 (3) 测点数目及其密度 每条观测线两端都应设置观测站控制点,且每端不得少于两个;如因条件限制,也可只在观测线的一端设置控制点,但不得少于3个。相邻控制点的间距不得小于45m。控制点应布设在观测线的工作长度之外,且不应受相邻采区或工作面开采的影响。每条观测线的工作长度之内应布设观测点,观测点的密度主要取决于开采深度。 三、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置和观测 观测站的设置就是将设计好的观测点标定到实地上去。标定方法是,首先利用矿区控制点标定出观测站的控制点,再根据观测站控制点标定出观测点和另一观测线与该观测线的交点,然后再在交点上安置仪器标定另一观测线上的控制点和观测点。 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在采动过程中,定期、重复测定观测线上各测点在不同时期内空间位置的变化情况。具体可分为观测站的连接测量、全面观测、单独进行的水准测量、地表破坏的测定和编录。 1、连接测量 根据矿区控制网测定出某个测站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根据该控制点来测定其他观测点和控制点的位置,以便确定观测线与回采工作面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2、全面观测 包括采动前的全面观测和采动后的全面观测。在连接测量之后,设站地区未受采动影响之前,应对工作测点进行两次全面观测,以确定工作测点在地表移动前的位置。当地表下沉达到50-100 mm时,应进行采动后的第一次全面观测;在地表受采动影响稳定后,需进行最后一次全面观测,以确定移动稳定后各工作测点的空间位置。在地表移动的活跃期进行不少于四次的全面观测,并适当加密水准测量。 全面观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测定各工作测点的高程、丈量两相邻工作测点间的距离和测量各测点偏离观测线方向的距离(又称支距)。 3、日常观测工作 日常观测工作是指在地表移动的初始期和衰退期之间适当增加的水准测量工作。测量时可采用单程附合水准路线或往返支水准路线,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 还应测量地表产生裂缝的位置和塌陷要素,注明发现日期;在每次观测时,还应实测回采工作面的位置、煤层厚度、采高,并记录采矿、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四、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 包括计算和绘图两部分。 1、观测成果的计算 根据外业成果首先计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及相邻点间的水平距离在观测线方向上的投影长度,然后再按测线计算各种移动与变形值。 (1) 观测点高程的计算 观测点高程的计算首先应根据水准测量成果进行平差,然后再按一般水准路线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观测点的高程。 (2) 计算各相邻测点沿观测线方向的距离 (3) 计算各种移动和变形值 下沉值W、相邻两点间的倾斜i、曲率K、水平移动U、水平变形ε、下沉速率v 2、观测成果图的绘制 绘制移动和变形曲线图时,水平比例尺一般与观测站平面图一致,竖直比例尺的选取应以绘制的曲线能够清楚反映出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为原则。曲线图和观测线的断面图应绘制在一起,以便于分析各种地质采矿条件对移动和变形分布形态的影响。 §7-4 滑坡观测 一 滑坡变形概念:指的是地表斜坡上的岩土层在重力作用下,以一个较大整体,沿着某一滑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二 滑坡变形的力学机理 1 下滑力:由岩体自身重力产生 2 滑动条件:指各种促使岩体滑动的外部因素 三 滑坡变形的影响因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控机床坐标系简介研究.ppt
- 第7章城市用地空间布局资料.ppt
- 数控技术(编程铣)研究.ppt
- 高电压技术4.3资料.ppt
- 高电压技术5-1资料.ppt
- 第7章齿轮传动1资料.ppt
- 第7章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2资料.ppt
- 第7章传输层资料.ppt
- 新《食品安全法》企业讲座-2015.11.2.研究.ppt
- 高电压是技术1.3资料.ppt
-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统编版9+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改变世界的四大发明+课件.ppt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卷.doc
- 产后病及杂病复习测试卷含答案.doc
- 2024—2025学年广西河池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东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
- 微生物复习试题.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3.3生物群落的演替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docx
- 中小学寒假前夕寒假生活指南主题班会PPT-(2).pptx
- 2025年节后复工复产第一课.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