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点话题?高考链接 话题: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话题关注】(链接生活实例!)近代中国百年是中华民族屈辱、沉沦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抗争、探索,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历程.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了民族独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也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的精神支柱,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拥有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后创造了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救国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斗志,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高考命题特别重视对近现代民族精神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的考查.民族精神诞生与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进步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热点之一. 【链接考点】(打开思维之窗!)1.与近代民族精神形成相关的抗争与探索的重大史实.如五四运动与五四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抗日战争与延安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等.2.从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历程及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与探索切入,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特别突出对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理解认识. 【典题例证】(寻找高考足迹!)(2012福建文综卷)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1)据材料1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1)主张:教育救国. 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材料2: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2)指出材料2“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材料3: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3)据材料3,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材料4: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4)据材料4,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4)关系:在总结不同 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 【方法技巧】 内容措施类答题模版 (1)设问方式 ①内容类设问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 ②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还有哪些等。 (2)答题模版 第一步:审清设问。明确设问要求,根据设问方向有目的地阅读材料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第二步: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阅读完全部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