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乡土社会的特征对孔子礼学思想的影响.doc
浅谈乡土社会的特征对孔子礼学思想的影响
摘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国,无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现如今科技发达的今天,中国始终无法摆脱那份浓郁的乡土气息。乡土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持久而充满决定性的影响。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思想之一,它和乡土社会的一些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乡土社会这一社会学概念入手,力图解析乡土社会的各种特征对孔子礼学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乡土社会的特征;礼学思想;差序格局;礼与传统;礼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90-02
中国社会自古就充满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即使是在现代化的今天,乡土社会仍旧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尽管中国幅员辽阔,它所占据的海岸线长度在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文明从来都不是从辽远的大海中酝酿而生的,恰恰相反,中国的文明是从一片坚实而厚重的土地中走出来的。在《论语》中很少出现对海的描述,较为著名的也只有那一句“道不行,沉浮浮于海”。而且我想这或多或少是孔子发牢骚的话,他见没见过海,这还有待于考证。我想说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中国古人并不像西欧人那样是在海上那变幻多端、风起云涌的冒险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的祖先所依靠,所信任的是那片亘古不变的土地。
再来看看孔子的礼学思想。孔子礼的思想是对商周礼乐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是一种传统社会的规范和准则,它强调了一种等级秩序,一种差别。礼既不同于充满强制性的法律,也不完全等同于靠内在素质去自觉遵守的普通道德,它是在乡土社会这一社会结构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和秩序。下面我将从乡土社会的特征入手,来简要分析一下乡土社会对孔子礼学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乡土社会的特征
首先从空间上看,乡土社会的一大主要特征就是静止性。这里的静止性是与游牧民族和沿海的民族相比,乡土社会的人们大多都是生于斯,死于斯。他们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离开故乡的,所以定居是他们的常态,有些学者很形象地形容到,中国的农民们半个身子都插在土里了。
其次从时间上看,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是一个没有陌生事物的社会。因为乡土社会人们不远徙的特点,所以身处在这种社会的人们有着充足的时间去了解他周身并不大的环境。亲戚街坊,大都叫得出名字,身边的每样事物都能了解到它的历史,并大致也能预知它的未来。
第三,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像是将一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不断向外扩展的波纹。它是以那颗石头为中心的。所以一个团体到底包含有哪些成员,这些都是不明晰的。因为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境况下所处的圈子是不同的。
二、孔子的礼学思想
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中国政治是分崩离析的,所以商周时代的礼乐制度已经早已被热衷为自己谋得利益的诸侯们所不屑。孔子在这样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坚持恢复商周时代的礼法,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所以与其说《论语》中所体现的礼学思想是一种行为的规范,不如说它是孔子的一种思想。
关于礼的具体做法,孔子大概提到了以下几条:
首先孔子认为要“克己复礼”。 如何才能做到“克己复礼”呢?孔子又具体列出了这样的行动纲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其次孔子认为礼乐文化的管理者一定要名正言顺。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名正言顺呢?说到底,就是要建立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孔子希望能通过这样一套秩序来“正名”,这样便可以推举出一个名正言顺的领导者。如果管理礼乐文化的权力落入那些利用各种卑劣政治手段取得政权的诸侯手里,这便是天下无道的表现,那么国家一定不能够长治久安。《论语?季氏篇》有以下一段话: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最后,孔子虽极力主张恢复周朝的礼仪,并且对一些古代文献的整理秉持着“述而不作”的态度。但是孔子在编纂这些文献的过程中都传达着自己的思想,体现了自己独特的一种体认。孔子认为“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也就是说孔子并不是看重礼乐那种奢华的形式,而是更注重礼乐所传达的那种情感内涵。孔子没有明确表示自己对鬼神的态度,他只热衷于解决好现世的问题。但是在面对那些隆重的祭祀时,孔子认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并明确表示“吾不与祭,如不祭”。可见孔子主张的各种礼仪,并不是为了礼仪而礼仪,更重要的是用这种形式来表达一种情感,寄托某种哀思。孔子的礼不是某种奢侈的彰显,也不是为了和鬼神相沟通,孔子的礼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和体认,它的根本在于个人,在于现世的感情。
以上就是我对乡土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注册香港公司的香港投资环境介绍。.doc VIP
- 9《天上有颗南仁东星》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第8讲 二《德不可空谈》课件 学生读本高年级 (1).pptx
- 脚手架、满堂架钢管、扣件用量的计算.xls VIP
- 1-3-4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docx VIP
- 中国IBD蓝皮书 -中国炎症性肠病医患认知 暨生存质量报告 溃疡性结肠炎部分.docx
- AB变频器PowerFlex 700 说明书.pdf VIP
- 压覆影响区范围的确定、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编写提纲、评估报告编写提纲.docx VIP
- 公安辅警综合基础知识题库汇总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