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东坡饮食心理趣议.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东坡饮食心理趣议

史籍類飲食成語之人物心理分析 壹、前 言 近年來飲食之道成為顯學,餐飲類的科系成為教育體系的熱門學科,各式美食料理的電視節目也都強居收視率之冠。中華飲食為世界美食之翹楚,飲食中的知識、技巧、典故及牽涉各項層面的文化與美學,更是其他國家文化望塵莫及。夏元瑜《中國吃的故事》序文開場首句:「吃道是僅次於孔孟之道的大學問!」誠哉斯言。 但是,傳統儒家文化期許士君子對於天下國家要抱持驚世之大願,對於飲食之鄙事,不僅視為小道,甚至更認為太過注重會影響君子對「道」、「氣」、「性」、「理」、「仁」等大事的思考與追求。例如《孟子?告子》就說:「飲食之道,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深受儒家文化薰陶之人,總認為個人太注重飲食,會失去對仁義道德的追尋,夏元瑜在《中國吃的故事》序文中說道:「中國樣樣書都有,唯獨『吃』的書最少。」相較於其他各類典籍,歷來研究飲食之道的書在比例上的確甚少。 其實,流傳典籍之中關於飲食類者比例固少,但亦並非如夏氏所言僅有鳳毛鱗爪四本而已。宋初文人陶榖,雜採隋唐五代掌故加上自己的見聞,寫成《清異錄》一書,分門別類,全書共分三十七門,記載許多有關人們飲食起居的狀況;此外近人朱振藩《味外之味》書中,隨手捻來的歷代名著除了《隨園食單》,還有南宋林洪《山家清供》、明太監《酌中志》、清童岳薦《調鼎集》、清朱彝尊無知山人鴻雲氏古今對於飲食文化的書籍研究甚少,龔鵬程《飲食男女生活美學》中提到一段很重要的觀念,認為受儒家學術薰陶之文人對於飲食書籍雖鄙為小道,不屑著書,但飲食之道,也非一般作家所能輕易著墨,必要簪纓世家,書香世家人家子弟,方能上手。 書籍中偶有記載文化名人的餐飲經驗,更為鳳毛鱗爪,足資珍貴。本文擬以歷來有關飲食的成語為本,彙整分析背景典故,並從典故中之主要人物,分析奧妙之心理轉折,進而闡述我國飲食心理與文化特質。 貳、成語來源與社會心理 成語與諺語、歇後語、熟語,或者一般的習慣用語不同,但一般人常常混淆,很難明確說出其定義。《辭源》對於「成語」註釋︰「謂古語也,凡流行於社會,可證引以表示己意者皆是。」成語是一種定型的、意義完整的詞組或短語,又稱為「固定詞組」 成語可說是我國言語中最精煉而又富有生命力的部分,語源甚,從民間謠諺來的,是從文學作品、古詩、名言警句,或一故事所引申的名言佳句民間口語相傳的箴言轉化而的。經過長期的修潤、充實、選擇,流傳下來,具有文化的傳承性約定俗成的習慣可以說是千錘百鍊而成的,為人所。組織結構不可任意更易,亦不得隨興杜撰,豐富,短幾個字就可以表達比較複雜的意思運用得當言簡意的效果。 但是,宋吳氏《林下偶談》談到初唐四傑之首王勃時,「喝墨水」的意涵卻有截然不同的轉變。「屬文初不思,先磨墨數升,酻飲,引被覆面臥。」亦即他老兄在痛快的喝完墨水之後,一覺而起,不假思索,下筆神速,一揮而就,當時的人都說這是王勃的「腹稿」,這就是肚子裡有墨水,文采神思意氣飛揚,學問淵博的典故由來。「喝墨水」這個意涵,從最初的懲罰負面義,到唐朝詩人王勃以其優美詩作配合「喝墨水」的藝文典故,「肚子裡有墨水」最終成為擁有正面意涵的讚美義,可見中華詞語的意涵與使用,是相當豐富而有層次的。 再舉「略識之無」的例子來說,其中微妙的心理反應不僅牽涉個人,還關涉到整體華人社會的潛意識與價值觀。「略識之無」的典故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與好友之間的書信往來: 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談到語文,是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人用語文以指稱辯識生活的世界,當語文系統紊亂,指涉混淆時,必然會形成認知及社會生活雙重的錯亂。 在華人學術領域中,歷來研究神話小說、傳奇寓言,筆記話本,不乏對故事中人物之曲折心理做詳細分析與闡述,本篇論文則嘗試從成語故事中做典故溯源及人物心理分析之整理;爰於在每個不同的時代裏,經濟能力與生活階段常會形塑當代的飲食文化,相較於其他文化型態,飲食習慣更帶著一種頑固的模式,尤其是華人的社會文化中,飲食禮儀常常會反應許多微妙的人際關係,例如:座位編排上的尊卑之分,因應不同的場合而禁限不同的菜色;更基本的生活禁忌,例如壽宴上必定要有壽麵,越長越好,象徵長壽不斷,若有飲食中咬斷,則有不吉祥意;捕魚人家於食用魚類時,不可將魚身整個翻轉過來,禁忌中會招來漁船之難。飛行員不吃雞,因為「雞」與「機」同音。足見華人的飲食文化,充斥著濃厚的生活色彩。因此,通過對飲食心理活動的覺察與審美,頗可以領略當代的飲食氛圍與文化。 華人日常生活中,常見與飲食有關的成語甚多,就其出處來源,可稍做分類如下: 出處類別 成 語 史籍 杯盤狼藉、飲鴆止渴、畫餅充飢、食言而肥、臥薪嚐膽、 暴殄天物、破釜沉舟、食指大動、兔死狗烹、食不累味豆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