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技巧题精练.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技巧题精练汇编

古诗技巧题精练 一、(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翻译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   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   落日西坠,   鸟儿在晚霞中飞去;   人们离开之后,   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   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   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   好客的主人啊,   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   照应门户的僮仆,   也不要总把院门闩上。 【赏析】王维山水诗歌的特点,是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事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适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肃,或幽寂冷清,表现一种对现实的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恬淡闲适之情。 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变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这诗句的艺术张力较强,给人以广阔的联想空间。读着这样的诗句,一些读者也会感到诗人的心事浩茫,寄托遥远,表现一种强压纷繁的思绪。 颔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外,还采用了对面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时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外显得安闲。 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 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整首诗突出一个“闲”字。写出了三层“闲”的境界。一为景闲,山林自在,鸟儿悠闲,秋原无扰。二为心闲,诗人在道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一派安闲之境,一坏安闲之意。三为境闲,诗歌营造了一个安闲诗境,境界安闲,人心安闲,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 【答案】 (1)“望”字更好,承上启下,照应标题中的“登”,同时引起下文所见之景。(答“空”字说明理由也可给分) (2)借景抒情,借幽静之景抒发闲适之情,动静结合,前句动静、后句静景,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映衬,落日、鸟和人相互映衬,表达现实之情。 (3)“闲”既是环境的的“宁静”之境,又是一种“闲适”之情,“人外”应是“世外”之意,“闲”勾勒出“小台”的“宁静”景物特征,有表达了诗人远离世间的喧嚣的“闲适”之情。 (2016上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14.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白话译文 西山白雪皑皑护卫三城重镇,南浦边清江水长横跨万里桥。 四海之内战火不断兄弟失散,只身远在天涯不禁涕泪涟涟。 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疾病相伴,未有丝毫劳绩报答圣明朝廷。 骑马来到郊外不住纵目远望,世事日益萧条令人悲伤怅惘。 赏析: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