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纵隔及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医学知识.ppt

胸膜、纵隔及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医学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1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胸膜、纵隔及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影像诊断医学知识

7、神经源性肿瘤 (2) CT表现 ① 后纵隔脊柱旁区类圆形或半圆形肿块; ② CT平扫密度均匀,但因含脂量较高,其密度略低于邻近的肌肉; ③ 良性边缘锐利,恶性边缘不清,侵犯周围结构; ④ 发生在椎间孔处的肿瘤,呈哑铃状,部分在椎管内,部分在椎管外,CT可清晰显示椎间孔扩大,附近结构受压; ⑤ CT增强扫描:神经鞘瘤有不同形式的强化,而其他神经源性肿瘤强化无特征。 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 神经源性肿瘤X线及CT (3) MRI表现 ① 非神经鞘瘤MRI T1WI上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 ② 神经鞘瘤MRI 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 ③ 增强MRI神经鞘瘤T1WI呈明显环形强化,非鞘瘤呈均匀强化; ④ MRI对椎管内外哑铃状肿瘤的定位、观察脊髓的受压情况较CT更清晰。 神经源性肿瘤MRI 神经源性肿瘤MRI 神经源性肿瘤CT和MRI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原则(见前述) 2.鉴别诊断 (1)胸腺瘤需与胸腺增生鉴别 后者的特点是胸腺密度增高,弥漫性增大,维持正常形态。前者胸腺轮廓不对称改变。 (2)胸腺瘤与畸胎瘤鉴别 ① 前者发生年龄偏大,后者偏轻; ② 前者多位于前中上纵隔,后者多位于前中下纵隔; ③ 前者密度相对单一,后者密度复杂。 (3)发生于中纵隔的淋巴瘤应与淋巴结 核、转移性肿瘤及结节病相鉴别 ① 与转移瘤鉴别:其纵隔淋巴结增大常为单侧肺门或纵隔内分布,大部患者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灶; ② 与淋巴结核鉴别:淋巴结核患者多为青少年,淋巴结增大多为单侧性,增强CT扫描常有环形强化; ③ 与结节病鉴别:结节病以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为著,而纵隔及隆突下淋巴结肿大相对较小,肿大淋巴结无融合,可同时伴有两肺小叶间隔增厚。 (4)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与降主动脉瘤鉴别 后者透视下可见扩张性搏动,增强CT扫描动脉瘤明显强化; MRI见动脉瘤的流空现象。 (5)纵隔肿瘤需与靠近纵隔旁的肺部肿瘤鉴别 ① 定位:根据定位诊断原则首区别是纵隔还是肺内; ② 定性:再根据肿块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定性诊断。 第八节 心脏大血管病变MR诊断 适应证: 1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能清楚显示其形态结构异常 2 缺血性心肌病:急慢性心肌梗死,心脏室外壁瘤等 3 心脏及心包肿瘤性疾病 4 心包病变: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5 大血管病变:夹层动脉瘤,动脉瘤等 6 心脏瓣膜病变: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7 心脏功能测定及心肌灌注情况研究 心脏大血管病变:检查方法 一、心电门控技术 消除心脏伪影 获取不同时相的心脏影像,了解心脏功能 在病人左前胸或左后背放置三个电极连接心电门控系统,利用心电图中的R波触发射频脉冲,保证信号采集与心脏运动同步。 心脏大血管病变:检查方法 一、心电门控技术 消除心脏伪影 获取不同时相的心脏影像,了解心脏功能 在病人左前胸或左后背放置三个电极连接心电门控系统,利用心电图中的R波触发射频脉冲,保证信号采集与心脏运动同步。 心脏大血管病变:检查方法 二、扫描序列选择 1 自旋回波序列:常规序列,T1WI心肌及大血管壁为等信号,腔内血流为无信号或低信号; T2WI对显示心肌缺血病变敏感 2 快速成像序列: 小角度激发: 梯度回波: 心脏MRI电影(Cine-MRI): 心脏大血管病变:检查方法 二、扫描序列选择 2 快速成像序列: 快速成像图像与SE序列不同: 正常流速和层流的血液:白色高信号 静止的心壁或血管壁:中低信号 二者形成强烈对比 3 MRA在心血管中应用: 心脏大血管病变:检查方法 三、扫描层面的选择 1 人体横断面:最基本,有利于判断心脏、大血管位置及解剖结构关系 2 人体冠状面:基本层面,整体观察位置及结构 3 人体矢状面:具体情况选用 4 平行室间隔心室长轴像:以横断面定位,使扫描线与室间隔平行,利于显示左室长轴及其流出流入道 5 垂直室间隔心室短轴像:以横断面为定位,扫描线与室间隔垂直,能显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全貌 (3) MRI表现 ① 肿瘤T1WI呈中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呈中等略高信号,信号均匀; ② 肿瘤囊变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③ MRI不能准确显示肿瘤内钙化; ④ 侵袭性胸腺瘤与CT表现相似。 胸腺瘤MRI 2、畸胎瘤 (2) CT表现 ① 边缘光滑的厚壁囊性肿块; ② 肿瘤内钙化(30-60%); ③ 肿瘤内脂肪密度(50-60%); ④ 肿瘤内有骨及牙齿结构; ⑤ 恶性者常呈较大、分叶实性肿块、 边缘不规则,很少含有脂肪及钙化,周围界限消失,可侵犯邻近脏器。 畸胎瘤CT表现 畸胎瘤CT 成熟畸胎瘤 (3) MRI表现 ① 囊性:T

文档评论(0)

fangb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