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炭对湖南3种典型水稻土铅形态转化的影响..pdfVIP

秸秆生物炭对湖南3种典型水稻土铅形态转化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秸秆生物炭对湖南3种典型水稻土铅形态转化的影响..pdf

湖南农业科学(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 2017 , (2 ):45-48 周伟军 等:秸秆生物炭对湖南3 种典型水稻土铅形态转化的影响 DOI: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2.013 秸秆生物炭对湖南 3 种典型水稻土铅形态转化的影响 1 1 1 1 2 周伟军 ,王翠红 ,石 敏 ,曾 理 ,邝美娟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2. 湖南恒凯环保科技 投资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410000 ) 摘 要: 以湖南外源铅污染 的 3 种典型水稻土 ,即红黄泥 田、河沙泥 田和灰泥 田,为研究对象 ,通过添加水稻、棉花、玉米 3 种秸秆生物 炭进行 45 d 淹水培养试验 ,研究 了水稻土铅 的 5 级形态变化 。结果表 明:未添加秸秆生物炭前 ,土壤铅 的分配系数均 以残渣态为主体 (占 36%~50% ),其次是碳酸盐态 (15%~26% ),而其他形态铅均低于 16%;3 种水稻土中,碳酸盐态 、铁锰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均以灰泥 田的最高 , 而交换态最低 。添加秸秆炭后土壤铅形态变化 因土壤而异 ,从降低交换态或可移动态铅 (交换态 + 碳酸盐态 )考虑 ,灰泥 田效果不显著 ,而河 沙泥 田和红黄泥 田效果显著 ,3 种秸秆炭 中均 以稻秆炭最好 ,与对照 比较 ,交换态铅降幅河沙泥 田 (73.8% )>红黄泥 田 (62.3% ),可移动态 铅降幅河沙泥 田 (44.6% )>红黄泥 田 (15.1% )。3 种水稻土交换态铅含量已低于一般土壤铅毒性临界值水平 。 关键词:铅污染水稻土 ;秸秆生物炭 ;铅形态分布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 (2017 )02-0045-04 Effects of Straw Biochar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lumbum in Three Typical Paddy Soils in Hunan ZHOU Wei-jun1,WANG Cui-hong1,SHI Min1,ZENG Li1,KUANG Mei-juan2 (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PRC; 2.Hunan Hengka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Changsha 410000,PRC ) Abstract :Using the Hunan 3 typical paddy soil which were red mud, river sand mud and plaster field , and polluted by exogenous Pb (430~550 mg/k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by adding 3 kinds of straw biochar of rice, cotton and maize, the five stag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Pb in paddy soil were studied by 45 days water cultur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Pb in soil before adding straw biochar was the main component (36%-50%), followed by carbonate state (15%-26%), and other forms of Pb wer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