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中景物描写的差异.docVIP

试论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中景物描写的差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中景物描写的差异.doc

试论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中景物描写的差异   摘要:高适与岑参是盛唐两位杰出的边塞诗人,他们的边塞诗同有乐观无畏的盛唐精神,但又各具特色。边塞诗中景物描写的差异就是其中值得注意的方面。高适用粗线条勾勒出质朴雄浑的壮景,诗中景物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岑参用细笔工描出奇特瑰丽的奇景,其中有些诗是纯粹的景物描写,为人们展现西北山川风物。   关键词:高适;岑参;边塞诗;景物描写   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30-01      盛唐国力强盛,人们心中充满建功立业的激情与壮志,于是大量诗人怀揣建功边塞的理想走向西北。在那里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两位代表诗人,以边塞之作享誉文坛。他们有着出使边塞的亲身经历,目睹过真正的西北广漠,经历过残酷的战争,这些使得他们的边塞诗更真实,更深刻。   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有相同之处,如充斥诗中独属盛唐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但是出身、经历都大不相同的两个独立的诗人,他们的诗作有着更多的差别,分别映射着诗人内心微妙的感情变化。景物描写的不同是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不同之处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粗线条勾勒与细笔工描   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都有景物描写,但描绘的方式却大相径庭。高适像一位意象派画家,如椽的大笔在纸上洋洋洒洒挥抹几笔,一幅简洁但又满载思想的壮阔的边塞图便展现在你面前。岑参则像一位写实派画家,他站在苍茫的大地上把眼前所有打动他的景物,一一细致地收罗笔下,为读者拉开出一幅逼真生动的边塞大作。高适《燕歌行》中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短短两句诗不仅交代了时间为穷秋,而且写了大漠、塞草、孤城、落日四个景物。高适简单地把景物做了个罗列,用一字定语对景物做了简洁地描绘,用极粗的线条勾勒出当时两军交战的状况。笔画干净利索,但茫茫大漠,连连衰草,孤零零略显突兀的城池,缓缓下沉的落日,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从地面到天空的边塞战争图景。高适的《蓟中作》描绘了蓟中的景象。“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边城、白日、黄云三个简单的景物为蓟中定下了惨淡衰败的色调。高适抓住了这些典型的能够构成一个空间的事物做了简洁地勾勒。画布上点染萧条的边城,上面涂有惨白的日头和被漫天黄沙染色的黄云,景物虽简洁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边塞的气息,去想象笔墨之外狂风漫天的蓟中景象。岑参边塞诗中的景物与高适完全不同,他笔下的景物是具体的细腻的。《走马川奉送出师西征》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边塞奇特壮观的风光。“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几句诗从不侧面把西北大漠凛冽咆哮的狂风写得淋漓尽致。首先从空中的黄沙入手,黄沙被风从地上高高地卷起,扰乱了视线,更盘旋着逼近天空,造成一片混沌的景象。其次写风声,这风声如同猛兽的怒吼,既表现了风声的可怕也展现了风猛的特征。再次通过风卷碎石来衬托风大风猛,展现风的力量和强劲。这里岑参不惜笔墨从三个侧面把西北野兽般怒吼的狂风展现给读者,可见他写景的细腻入微。《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写尽天山雪的特色。“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画面从高空向下展开,先写雪之景,其次写雪之状态,最后写雪之奇寒,作者从三个方面对雪进行细致地描绘,足以体现岑参的工笔之细。   二、质朴雄浑的壮景与奇特瑰丽的奇景   高适与岑参两位诗人都曾站在边塞的大地上,但这片土地的景物映在诗人头脑中的影像却不尽相同。明人王世贞说:“高岑一时不易上下,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转过之。”清人王士祯说:“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这是就边塞诗的内容与风格对高适岑参做出的评价,对于他们边塞诗中的景物描写这些评价同样适用。高适笔下的景物质朴雄浑而岑参描写的景物则奇特瑰丽。高适的《登百丈峰》中写道:“朝登百丈烽,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登上百丈峰,诗人极目远望到苍白的胡天,悠远辽阔的胡天让人顿生肃然之意,再加上青白的色彩更让人觉得壮阔无限,雄伟异常,而白色又给人些许抑郁、苍茫之感。如此壮阔的意境仅用“胡天白如扫”五个极平常的字表现出来,在看似质朴的语言中营造出壮美的意境。《燕歌行》中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也成功地描绘出了边塞雄伟凄凉的壮景。秋天的大漠多了分凄凉,再加上衰败的秋草,一种凉意袭上心头。黄沙满布的大漠上不仅秋草萧瑟,更有孤零零的城堡,一轮缓缓而降的落日。读此心中不免有些荒凉凄惨之感,我们似乎看到了边塞那带有凄凉况味且震撼人心的壮阔的大漠景观。岑参笔下的景主奇,他力求搜罗边塞奇景并通过诗呈现出来。《白雪歌送武判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