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与王同惠的生死挚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费孝通与王同惠的生死挚爱.doc

费孝通与王同惠的生死挚爱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故去后,人们按照他的遗愿,把他的一部分骨灰同他70年前故去的妻子王同惠葬在一起,人们无法忘却他们二人之间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人天隔几许      1988年12月16日,78岁高龄的费孝通来到广西梧州市白鹤山下的一座墓前,庄重地献上一束鲜花,然后肃立默哀。   随行人员读着墓碑上的文字,不禁被文中流露的人间挚情所感动。   吾妻王同惠女士,于民国二十四年夏,同应广西省政府特约来桂研究特种民族之人种及社会组织。十二月十六日于古陈赴罗运之瑶山道上,向导失引,致迷入竹林。通误陷虎阱,自为必死,而妻力移巨石,得获更生。旋妻复出林呼援,终宵不返。通心知不祥,黎明负伤匈匐下山,遇救返村,始悉妻已失踪,萦回梦祈,犹盼其生回也。半夜来梦,告在水中。遍搜七日,获见于滑冲。渊深水急,妻竟怀爱而终,伤哉!妻年二十有四,河北肥乡县人,来归祗一百零八日。人天无据,灵会难期,魂其可通,速召我来!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费孝通立。   不知是天意,还是行程的巧合,这一天,正好是费孝通与前妻王同惠生离死别53周年。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2月19日,费孝通一行辗转来到金秀大瑶山六巷乡慰问瑶族人民。   六巷――这个既是费孝通与新婚娇妻生离死别的伤心地,又是他53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别来无恙?   乡政府后面的小山头上,在苍松、翠柏、绿竹的掩映下,有一间黄瓦、红柱的四角形小亭,这就是瑶族同胞为王同惠建造的纪念亭。亭中竖立着一块纪念碑。   费孝通拾级而上纪念亭。走到一半,他停下来在身上摸索着,陪同人员会意地递给他一把梳子。费孝通庄重地梳了梳头,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迈着凝重的步履,来到纪念亭前。   费孝通在纪念碑前献上用山野鲜花装成的花篮,然后在碑前肃立。四周肃静,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好像一对久别的夫妻在低声泣说。   不一会,费孝通轻轻走上前去,深情地抚摸着碑身,然后缓缓转过身来,紧紧握住六巷乡乡长的手:“谢谢乡长,谢谢六巷人民!”他的眼睛有些湿润,声音沉重,沙哑中带着些许凄恻。   当回程的汽车刚走出20多米,费孝通突然示意停车,叫警卫员扶他下车。随行人员感到奇怪,这在费孝通的出行中是很少有的。   原来这里是一处视野开阔之地。费孝通站在这里凝眸远望着笼罩在轻纱淡雾中的圣堂山,沉思着,聆听着,似乎不愿离去。他在远望什么,聆听什么,沉思什么?是53年前他和王同惠走过的那条崎岖山路,还是当年瑶民送行时那凄泣的唢呐声?   当天晚上,费孝通在桂林写了一首诗,似乎在回答人们的询问:   心殇难复愈,人天隔几许;   圣堂山下盟,多经暴风雨;   坎坷羊肠道,虎豹何所沮;   九州将历遍,肺腑赤心驱;   彼岸自绰约,尘世唯蚁聚;   石碑埋又立,荣辱任来去;   白鹤展翼处,落日隈远墟。   让我们循着王同惠的碑文和这首诗,去探寻费孝通和王同惠的生死爱情历程吧。      蜜月双双进瑶山      1931年和1933年,费孝通和王同惠先后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秋,费孝通考入清华研究院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读研究生。他们在未名湖畔、清华园内相识、相恋了。   1935年暑假,费孝通从清华研究院毕业,获得了硕士学位,同时考取了出国留学的资格。导师史禄国建议他推迟出国,先在国内作实地考察。费孝通欣然接受了老师的建议。   正巧,当时广西省政府设立了研究特种民族的课题,吴文藻教授推荐他的得意门生费孝通前去担此重任,广西当局同意了。当费孝通告诉王同惠时,她十分高兴,当即表示要休学和费孝通一同去广西考察。为了避免闲话和旅途、工作方便,他们决定提前结婚。   1935年8月的一天,一次既平常又特殊的婚礼在燕京大学未名湖畔临湖轩举行。时任燕大校长的司徒雷登为他们作证婚人。吴文藻说:“我们都为他们高兴,以为这种婚姻,最理想,最美满。”   婚后,费孝通和王同惠上火车,登轮船,乘汽车,坐轿子,靠步行,向广西大瑶山进发。费孝通风趣地对王同惠说:“结婚时没能让你坐轿子,现在补上吧,天还替你挂灯。”   1935年10月28日,他们到达广西大瑶山主峰圣堂山下花蓝瑶聚居的六巷村。   瑶人禁忌客人夫妇在主人家里同居。这对新婚夫妇不得不各自将息。费孝通对王同惠说:“惠,入乡随俗,我们暂时作牛郎织女吧!”王同惠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六巷村完成了大部分工作后,王同惠单独留下整理资料,继续调查。费孝通则到附近各瑶村工作。他日行山径,夜卧土屋,足迹踏遍了附近瑶村。   20多天后,他们转移到坳瑶聚居的古陈村。      心殇难复愈      1935年12月16日,是费孝通刻骨铭心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