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鲁迅《我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
浅析鲁迅《我的第一个师傅》艺术特色 摘 要:钱理群评价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1]。鲁迅的作品往往承载着沉甸甸的思想重量,怀人小说《我的第一个师傅》笔调诙谐幽默,以小说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离经叛道、非同寻常的俗世和尚形象,同时非常巧妙地在嬉笑调侃之中完成了对人性的批判和洞察
关键词:封建道学;人道主义;国民劣根性;讽刺
鲁迅的《我的第一个师父》于1936年4月发表在《作家》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以散文体小说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一个世俗和尚的龙师傅形象,文独特的艺术特色。鲁迅的小说总体来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我的第一个师傅》这篇文章里,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鲁迅讽刺艺术的魅力――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一、讥诮幽默的语言
鲁迅在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一《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讽刺文学的社会功能,各类讽刺作品的得失优劣,都有相当精采的论述。尤其是强调了讽世的要求,指斥了谤书的弊害,在讽刺艺术的理论上是一种首创。更重要的,鲁迅以其创作实践,为讽刺小说作出了表率。引人发笑、饶有情趣,是鲁迅讽刺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读鲁迅的讽刺作品,不但会使我们产生对假、丑的、恶的事物的厌恶之情,也会发出对他们否定的笑来,既是一种高尚道德的教育,也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当我们从《伤逝》里看到不满子君或对她不无邪念的那“站鱼须的老东西”贴在脏的窗玻璃上的“小平面”和“邻院的小东西,那张“擦着半瓶雪花膏”的丑怪脸,或者看到阿Q头上既有些犯忌又以别人“还不配”而感到“高尚的光荣的獭头疮”;当我们着到高老夫子在课堂上洋相出足,慌忙逃出教室时一头撞在桑树上,额上起了个大疙瘩;或者看到《起死》里的庄子使大汉还生,而后又被大汉一把拖住,要他赔衣服和包裹,弄得他脱身不得的狼狈相……都不免发出轻松的笑来
《我的第一个师傅》写的是和尚龙师傅的生平过往,鲁迅与龙师傅的结缘也是因为父亲担心鲁迅作为周氏长男“物以稀为贵”,所以要拜与下贱的和尚为师才能辟邪。龙师傅取的名字“长庚”,本应对此心怀敬意,而鲁迅声称自己已经在《在就楼上》“赠”给了一个恐吓侄女的无赖;为保平安,理应用破布缝缀而成的“衲衣”最后却用了价值不菲的绸布制作;辟邪的银筛几十年来一成不变,鲁迅戏言鬼怪邪鬼的性情稳定,以上种种,读来不禁使人发笑。无独有偶,师母心思细致,经常拿一些水果点心来赠与前来玩耍的小孩子,鲁迅对她有好感本来也是人之常情,鲁迅在文中引用陆源教授的“有奶便是娘”,看似是迎合陆源教授说自己没有操守,但作者之意,读者一目了然,然而鲁迅不甘如此,又刻意加了“高洁”一次来修饰“陆源教授,此类讽刺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黑格尔说:“最平庸和最无聊的东西会惹人笑,同时最重要和最深刻的东西也会惹人笑。”[1]确只有揭出这些重要的和深刻的笑,讽刺艺术才有真正的价值。鲁迅讽刺作品所表现的情趣,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它寓庄严于诙谐之中,含深刻于发笑里面,表现了情趣的严肃性和深刻性。讽刺让人发笑,是为了启人思考,揭出笑料,是在于发入深省,促人猛醒,或者令人颤僳,叫人害怕,这就是鲁迅讽刺作品运用笑的艺术的真正价值。在那些所要重重鞭挞的社会丑类身上,鲁迅通常给予了无情的讽刺和嘲弄,也许更容易被人们视为是泄愤、攻许之作。但鲁迅就是对这些社会丑类的讽刺,也是以公心出之的,讽人是为了讽世,丝毫没有报私仇的成分。鲁迅的创作有其鲜明的政治目的,就是要彻底毁坏旧社会。因此,他把社会上的某些丑恶现象,某些人的恶劣行径,从来不当作个人行为来看,而是作为整个阶级、集团和社会势力来对待,战斗的锋芒总是指向整个腐败的社会、整个腐朽的制度的。他的这种思想贯注到文学作品,就是把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丑恶人物概括成为艺术典型,而后给以讽刺和嘲弄,这就是他所说的“论时事不留面子,泛锢弊常取类型”。因此无论是《我的第一个师傅》中,鲁迅所提到的陆源教授,还是林铢堂先生,虽是讽刺的对象,却并非有意攻击其本人
二、散文体怀人小说
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不仅出于鲁迅的现代启蒙主义精神的激发,在相当程度上也应归功于鲁迅对文体形式的相当彻底的革新。茅盾曾这样评价鲁迅对文体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2]每一时代文学发展的显在标志,往往就是文体结构、文体风格、文体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一个作家的历史作用的大小,往往也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在“五四”时期,鲁迅在文体创新方面,实际已经展开了文体“三向突破”,即在现代小说文体、现代杂文文体和现代散文诗文体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这些都为文学格局的现代性重构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其贡献之大,使他足以成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代杂文之祖和中国现代散文诗之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