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隧道效应与STM原理 -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PPT

隧道效应与STM原理 -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隧道效应与STM原理 -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1 图4.8 隧道电流无法形成 S Vb 针尖 图4.7 隧道电流的形成示意图 Vb 空气或真空 样品 针尖 隧道电流It S Vb 样品 ? 经典物理学 It = 0 Vbias 空气或真空 Tip Sample It Vbias 空气或真空 Tip Sample It 隧穿? 隧道电流: It ? Vbexp(-A?? S) ? 量子力学—隧道效应(Tunneling effect) S 电焊? Using the Tunnel Effect for Imaging d = S A : 常数,真空中 ? 1 Vb : 偏压,2 mV ~ 2 V S : 间距,0.3 nm ~ 1.0 nm ?S ? 0.1 nm ? ?It ? 10 倍!! 隧道电流:It ? Vbexp(-A?? S) 4-2 隧道电流: It ? Vbexp(-A?? S) 偏压 探针 样品 S It ? S ? 样品形貌 4.3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基本原理 STM的工作原理是,将原子尺度的极细针尖和被测样品的表面作为两个电极,当样品与针尖的纵向距离S非常接近时(通常小于1nm),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穿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势垒流向另一个电极,形成隧道电流It。检测It的数值大小,即可知道当前的S数值,并可进一步推算出样品表面在该点的高度。将样品相对于针尖在横向扫描,It必定随着样品表面起伏而变化,检测每一扫描点处的It数值,可同样计算出样品表面每一点的高度值。将这些高度值绘制成三维图形,就获 得了样品表面的三维微观形貌。 STM的工作原理 4-3 为什么可用“粗”的探针探测出极细小的原子? 为什么可用“粗”的手指头摸出细小的头发? 因为针尖总有一个原子凸出! 因为神经末梢比头发小 If your finger was the size of the Earth, it could fee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ouses and cars. KTH The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只能用小探针去探测大物体— 原子针尖 STM的优点 实空间图像 单 原 子 层 全环境工作 原子分辨率 隧道谱STS STM与其他显微镜技术的比较 ? STM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探头——针尖、样品、扫描器、反馈控制器、进给机构等;前置放大器;控制机箱——PID(比例—积分—微分)反馈电路、扫描控制电路、高压放大电路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A/DD/A接口、扫描控制软件、图像显示与处理软 件等。 4.4 STM系统的组成部分 * 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纳米技术与系统 第四章? 隧道效应理论与扫描隧道显微镜原理? 浙江大学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7-03-06 章海军 第四章 隧道效应理论与STM原理 4.1 隧道效应理论 4.2 隧道电流 4.3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原理 4.4 STM系统的组成部分 4.5 STM的扫描模式 原子 乒乓球 乒乓球 原子直径: (需放大一亿倍) 扫描隧道显微术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0.1 nm~1 nm 0.1 mm TEM ~0.1 nm 光学显微镜 ~0.2 ?m 1674年 列文虎克 电子显微镜 SEM ~1 nm 1932年 鲁斯卡 1982年 宾尼罗雷尔 STM 0.01 nm 扫描隧道显微镜 在常规状态下,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无法逸出金属表面,因为金属表面存在一定高度的势垒。 势垒——Potential Barrier 金属 4.1 隧道效应理论 在什么状态下,内部自由电子 可以逸出金属表面? 在什么状态下,内部自由电子 可以逸出金属表面? 例一,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效应 4-1 爱因斯坦 (A. Einstein) 1879,3月14日出生; 1905,狭义相对论建立 和光量子论提出; 1914,柏林大学教授; 1915,广义相对论发表; 1921,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普林斯顿教授; 1955,4月18日逝世于美 国普林斯顿。 金属 mV2 = h?-A 1 2 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只有光子能量大于逸出功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使电子逸出金属表面。肯定吗? V ?? ?0 飞秒激光的双光子效应 金属 V ??0 一个电子可以吸收两个或多个(能量小于逸出功的)光子的能量,产生光电效应,使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