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郭鱼之养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郭的生殖行郭的生殖行郭一到成熟期雄色更有色即所之婚姻色在池底以口咬泥土或以尾清泥土使成一公分之形凹穴其形依而接著即去雌前卵郭的生殖行卵雄在旁守待雌卵後雄即入穴授精郭的生殖行卵後之雌在卵受精後即受精卵一一吸入口中利用口腔不停的吸水活使卵在口腔直至孵化止卵因及而通常每次卵少百多千最後可能育成百尾苗郭的生殖行卵後天孵化孵化後的小仍由保著小成而分散天後小完全分且成群游苗捕放星期後如卵境宜早晨即可仔群游於池岸的水面上此可以手抄捕捕之仔宜改用架外加尼再以塑管框於架外加上保使架半浮於水面上框以索於捕者身上如此

吳郭魚的生殖行為 吳郭魚的生殖行為 1. 吳郭魚一到成 熟 期,雄魚體色會更豔麗,鰭邊緣帶有 鮮紅色,即所謂之婚姻色,並在池底以口咬泥土或以尾鰭清掃泥土,使成一個20 ~ 90公分之圓鍋形凹穴(其形狀依種類而異),接著即去誘請雌魚前來產卵。 吳郭魚的生殖行為 2.產卵時,雄魚在旁邊守護,待雌魚產卵後雄魚即進入穴內授精。 吳郭魚的生殖行為 3.產卵後之雌魚在卵受精後即將受精卵一一吸入口中,利用口腔內不停的吸水活動使魚卵在口腔內滾動直至孵化為止。產卵數因種類及親魚而異,通常每次產卵少則數百,多則數千,最後可能育成數百尾魚苗。 吳郭魚的生殖行為 4.產卵後約6天孵化,孵化後的小魚仍由親魚保護,隨著小魚成長而漸漸分散,約10天後小魚完全分離且成群結隊游動。 魚苗捕撈 種魚放養2~3星期後,如產卵環境適宜,早晨時即可見仔魚群游於池岸邊的水面上,此時可以手抄網捕撈。 捕獲之仔魚宜改採用鐵架外加尼龍細網,再以塑膠管框於鐵架外,加上保麗龍,使鐵架半浮於水面上,並將鐵框以繩索繫於捕撈者身上。如此,魚苗框就可隨著捕撈者移動,以利捕撈作業進行。 魚苗捕撈 魚苗養成 魚苗養成池不宜太大,通常以0.1~0.5公頃為宜。 若養殖池面積太大,不僅管理、投飼、捕獲出售等工作均極不便,且一次放養量無法於短期內收成。 養成池水深以40~60公分為宜,但池岸邊則需保持20公分以上之水位,以防止水鳥捕食仔魚。 魚苗育成率高低與作水良否關係甚為密切,養殖池水色應保持淺綠色。 魚苗養成 倘若水色呈黃褐色或紅褐色則表示動物性浮游生物太多,容易因缺氧而泛池。 水色濃綠時,則表示植物性浮游生物含有量過多,其pH值呈鹹性,易影響魚苗生長。 故水色不佳時必須更換池水,惟須注意池水更換太勤則池水透明度高,池底容易產生絲藻,影響魚苗活動甚而縛死魚苗。 魚苗養成 魚苗養成 放養量則依魚苗養成大小而定,每0.1公頃約可放養0.8~1公分左右仔魚7~10萬尾, 魚苗養成 魚苗養成期間除注意水色及水質外,並須每天酌投人工飼料,其投餵量多少,則依水色、魚苗成長情形而定,但以少量多餐為原則,每天至少應潑灑飼料2~3次為宜。 魚苗養成 魚苗養成 養殖3~4星期即可達到體長2公分左右之吳郭魚苗放養體型。 養殖方式及其管理 養殖方式 優點 缺點 粗放養殖 1.成本極低 2.不須管理 1.無法監控管理 2.魚隻狀況不明 3.魚病無法處理 4.收穫量低 5.捕撈不易 6.可能造成自然環境破壞 半集約式養殖 1.成本較低 2.養殖魚類為副產品 1.無法監控管理 2.收穫量較低 3.魚病無法處理 集約養殖 1.餵食人工飼料 2.可全面監控 3.可設立自動化流程 4.產量高 1.養殖成本高 2.完全依賴飼料提供養分 3.密度高,魚病容易連鎖感染 養殖方式 優點 缺點 綜合式養殖 1.養殖成本低廉 2.資源充分利用 1.環境較髒亂 2.水質易汙染 3.魚隻容易感染生病 4.使用排泄物,給消費者不好的印象 箱網養殖 1.不用擔心使用的水體枯竭 2.水質乾淨溶氧充足 3.收穫容易且省錢 4.可養殖多種形式,經營的彈性較大 5.餵食人工飼料 6.養殖魚類較無臭土味 1.當水質差時,處理困難 2.完全依賴飼料提供養分 3.疾病造成破產的風險較大 4.掠食者攻擊及颱風的破壞 水環境引起疾病: 氣泡病、亞硝酸中毒 寄生蟲疾病: 原生動物-車輪蟲、舌杯蟲、鐘形蟲 甲殼類-魚虱 細菌性疾病: 產氣單胞菌、鏈球菌 氣泡病 亞硝酸中毒 水環境引起疾病 * 寄生蟲疾病 舌杯蟲 鐘形蟲 魚虱 * 細菌性疾病 產氣單胞菌(Aeromonas) 鏈球菌(Streptococcus?spp.) * 氣泡病 亞硝酸中毒 * * 國立金門農工水產養殖科 游育霖 莫三比克種吳郭魚 1946年 :   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從新加坡引進原產於非洲的「莫三比克種吳郭魚﹙Oreochromis mossambica﹚」種系,又稱「南洋鯽仔」、「南洋鮐仔」、「黑鯽仔」,民國38年正式命名為「吳郭魚」,這也就是台灣吳郭魚類的始祖,而吳振輝先生更被尊稱為「吳郭魚之父」。  莫三比克種吳郭魚雖然肉質佳,不過因為較不耐寒,成魚尺寸並不十分碩大,且取肉率較差的關係而逐漸被淘汰,現今已無人養殖,各地也很少能發現這些原生種吳郭魚了。 莫三比克種吳郭魚1946 (蔡添財攝影) 〈Oreochromis mossambica〉 ﹙圖片上方為雄魚,下方為雌魚﹚ 吉利種吳郭魚 1963年,唐允安先生自非洲引進較耐寒的「吉利種吳郭魚(Tilapia zillii)」,但因體型較莫三比克種更遜一籌,生性好鬥,嗜食動物性食物,肉味亦不佳,且種性強不易和其他種交配,故該種魚亦已漸淘汰,目前只有在少數地方偶而發現。 吉利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