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游考试复习指导——江西赣州通天岩
导游考试复习指导——江西赣州通天岩
通天岩风景名胜区位于赣州城西北郊6.8公里处,面积为6平方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这里岩深谷邃,树木参天,丹崖绝壁,风景秀丽,是一处发育十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因为“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得名通天岩。自唐代以来,风光旖旎的通天岩就被开创为石窟寺。至北宋时期,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开创达到了高潮。尽管与我国众多的石窟比较,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分布范围,石龛的体积、数量以及造像尺度、规模都不算大,但相对而言,它却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处石窟,同时,它又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一处石窟群,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现保存着唐宋以来摩崖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一座珍贵的石窟艺术宝库。 通天岩风景区包括古代石刻区和现代休闲区二部分。古代石刻区是景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它主要是由观心岩、忘归岩、龙虎岩、通天岩、翠微岩等五个岩洞组成。 进入景区山门,沿着片石铺就的石径,踏汀步、绕山塘、登石级,穿过一条幽静的山谷,眼前豁然出现一僻静的洞窟。这里林木茂盛,道路崎岖,这就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讲学之处。此外大洞套小洞。小洞内,阳明先生正在给其弟子陈九川、邹守益讲授他的“致良知”,要求学生强调自我修身,并断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心明就是天理”,所以后人把他讲学之处叫“观心岩”。王阳明又名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王阳明在赣州任赣南巡抚,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当时,王阳明在赣南平定“宸濠之乱”。闲遐之时,曾在观心岩结庐讲学,收邹守益等二十三人为弟子。他在赣州讲学期间,为其发展宋明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沿石级而行,山腰有一风化剥落形成的丹霞穿洞,盛夏时节,游人行至此处,但觉清风徐徐,疲惫顿消,令人乐不思归,故题名为“忘归岩”。 关于此丹霞穿洞,流传着一个优美而动听的故事。 从古至今,赣州城就是一个山灵水秀的好地方,但却一直没有出过一个有名的人物,这是为什么呢?按照风水学的说法,就是因为下游赣江的泄口太大,好风水留不住,都随滚滚的江水北流而走了,所以赣州城下游的吉安一带倒出了不少名人。古时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赣州城的好风光,他在蓬莱仙境挑选了两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这两座山放在储潭西岸和东岸的储山一起锁住水口。当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岩附近时,不料被这里的土地公公发现了,这位土地公公看见如此漂亮的两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于是这位土地公公便学公鸡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为他们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闻公鸡报晓,以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将两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后,这两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岩。至今,通天岩景区的忘归岩和礼佛岩,各有一个贯通的山洞,传说就是当年那位大仙挑山时用竹扛串出来的。 传说归传说,其实,几十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洋,后来随着地壳运动,陆地上抬,海水下退,又经过风雨侵蚀,形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往上看,这一层一层的岩层,就是海水冲刷留下的痕迹。瞧!这里岩深谷邃,石窍玲珑,在红色基岩上发育的沟谷纵横交错,沟谷的两侧,是高达数十米的丹崖赤壁,沟谷的底部,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蕴藏着勃勃生机,这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 在忘归岩左侧陡峭的山壁上有一品巨大的题刻,这品题刻高3.5,宽2.3,全文36字,出自南宋李大正之手,气势磅礴,如日月行空。李大正是南宋福建建瓯人,与辛弃疾交往甚厚,曾在赣州任提点坑治一职(管铸造钱币的官)。当时,赣州是全国铸造钱币的一个点,由此可说明,早在八百多年前,赣州经济就很繁荣,冶金业很发达。大家看看,这品题刻的侧上方,有尊罗汉雕像,据说是李大正花钱请来专门看守这品题刻的,他目不转睛,多么尽心尽责,惟妙惟肖啊! 在整个忘归岩题刻中,要数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先生的这首五言诗最有价值了。这首诗是这样写的:“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圆好,但得此身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它即写景也表达了王阳明先生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石床凉就是指这个洞两边的供游人休憩的石床。这首诗对其后四百余年影响颇大,一些文人墨客来游,因仰慕阳明先生之名,所作诗篇多为步阳明先生之韵而唱和。 穿过忘归岩,眼前豁然开朗,满目翠色扑面而来,抬头仰望,但见峭壁凌空,在悬崖绝壁中,保存有题刻18品,十八罗汉像保存有6尊。大家看这一尊北宋时期雕刻的“送子罗汉”,这尊左手支撑头部,右手托麒麟放于小腹部,左腿盘而右腿屈,是一尊能给人带来欢迎和喜庆的罗汉。 不知从何年开始,赣州的百姓中出现了这么一习俗,即已婚的育龄妇女,背向这尊罗汉而立,用小石子向后抛打,如果打中了这尊罗汉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能亲眼见到佛祖,聆听佛祖说法。于是,他们在每天功课完毕后,都要面向西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