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涉税舆情管理参考汇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加强涉税舆情管理参考汇编

如何加强涉税舆情管理 涉税舆情指与税收工作、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相关的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口头传播。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税收政策的敏感性、税务人员的复杂性,促使涉税舆情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引导涉税舆情、防范舆论风险越来越成为税务机关需要重视和加强的重要工作。   一、网络时代涉税舆情的特点 随着个人电脑、网络、手机交流软件的普及和发展,民众之间传达信息、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由过去的口耳相传变成社群交流、网络传递。近年来,涉税舆情变化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是成因复杂。有内部人员因个人原因诉诸网络引起不良影响,如2013年株洲国税某高龄产妇情绪不稳,因办公室琐事在各大论坛大肆发帖攻击其机关领导和同事;也有部分报纸、网站为了吸引眼球,不详细了解情况就大肆宣传,如2011年曾经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月饼税”就是对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过度解读引发。二是传播迅速。天涯等知名论坛一个热点帖子可能在几小时内得到几千条回复,知名博客一天内会被几十万次转发。“四川南溪招‘女三陪’协税员”这一新闻于2012年8月19日中午在“华声论坛”通过图片方式爆料,短短一天多时间,就被多家知名门户网站转载。三是难于管理。具体表现在表达的方式多样,表达诉求没有门槛。既可能通过QQ群、微信、陌陌交流群的小圈子出现,也可能通过微博、贴吧、天涯、红网各大论坛发帖出现;既可能是个人表达诉求,也可能是小群体通过网络发声。多种多样的表达渠道和发声主体给涉税舆情管理带来困扰和难题。四是影响深远。网络媒介不同于纸质媒介的特点就是保存时间长且完全公开。事件一经发布到网上,如果不与网站取得联系并及时删除,将会长时间存留。   二、涉税舆情影响的利弊分析   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和监督热情日益高涨,如何正确对待新时期网络舆情给地税部门带来的影响?我认为应理性看待、区别对待,既要看待其积极的一面,也要深入了解其存在的弊端。   就有利方面而言,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科学决策,促进交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网络平台的出现,方便决策者全面了解舆情信息、听取各方意见,从而使决策更具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将最新的税收政策、工作动态广而告之,可以引导舆情正确健康发展,促进征纳双方的交流与理解。2011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事先在网络上进行了公开意见征集,民众参与者达82707人,发表意见237684条。在综合考虑各方观点后,最终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为3500元。二是有利于社会监督,促进自律。新一届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将权力关在笼子里,晒在阳光下,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目前少数干部还存在“税老大”思想,作风不够扎实,甚至存在违法、违纪、渎职等问题。涉税舆情对相关违法违纪案件的曝光,客观上起到了监督和警钟作用,促使各级税务机关更加廉洁自律,谨言慎行。   弊端主要体现在:削弱税务机关公信力,加大执法阻力,甚至可能出现暴力抗税。作为表达诉求的一种方式,传递声音的个人和小团体看待问题往往是单方面、非理性的。加上传播迅速且难以管理等特点,部分尖锐、极端的声音会在网络传播,并迅速蔓延,甚至有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网络散布谣言,搬弄是非。如今年5月19日爆出的“运城盐湖区地税局大楼堪比皇宫”一事,发帖者对事情未加详细了解,更未调查求证,仅凭几张照片,就大肆抨击地税机关奢华腐败。幸好有知情人对发帖者加以驳斥,澄清该楼系运城中心医院所建,面向病人家属出租,地税局系临时租借作为办公场地使用。这种失真失实的炒作话题和污损地税机关形象的网络舆情,会加大税收执法难度、影响征纳关系、破坏社会和谐。   三、现阶段涉税舆情管理的不足   近年来,各级税务部门对于涉税舆情的监督和管理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对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和新方向把握不准,警惕性不高,应对性不足等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警惕不高。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基层税务干部对于网络舆情认识不够,缺乏危机意识。部分干部抱着清者自清的想法,认为自己是依法依规办事,不畏惧人言,有的甚至存在怕麻烦、怕问责、怕曝光的心态,对网络舆情采取封锁消息或者不予回应的应对措施。二是处理速度不够快,经验不足。目前,部分税务机关对于舆情处理过慢,甚至内部之间存在互相推诿、踢皮球的现象,导致涉税舆情迟迟得不到回应;在面对汹涌的网络舆情时,缺乏足够丰富的经验来处理和引导涉税舆情,甚至出现束手无策的情况。   四、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舆情 要积极应对涉税舆情,就要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应对为事前监督、事发应对、事后总结。总的来说,就是要做好“五个一”。 涉税舆情指与税收工作、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相关的舆情,主要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口头传播。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