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历史 - 中国文学系 - 国立清华大学.pdf

诗歌与历史 - 中国文学系 - 国立清华大学.pdf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与历史 - 中国文学系 - 国立清华大学

詩歌與歷史: 論詩史的歷史成分及其敘述的轉向* 蔡英俊** 摘要 在這篇論文中,我試圖處理的論題大致有下述三個面 向與重點。(一)、當代古典文學研究所建構的古典詩歌發 展主要是以抒情傳統為基調,而在抒情傳統這一套創作與 解讀的模式中,其實富含著極為細緻而精微的文化想像與 價值,並且建立在傳統知識階層(士階層)共同的歷史記 憶與相互認同。因此,相對於「神韻」所投射的一種遠觀 而不黏滯的詩學與政治,「詩史」的名稱或概念的出現, 或可用來展示詩人及其所置身的時代政治社會環境之間 的關係,充分反映詩人在面對歷史情境時的 「心境」或 「判 斷」,當然,其中「突出情感因素」的成分又不免多於敘 事的功能。 (二)、抒情的創作模式既是以自我當下經驗的 保存與體現為重心,那麼,在這種觀照經驗模式的制約 下,具體生活世界中如鎖鏈般發生的事件並不容易成為詩 歌創作的材料,則當下截斷眾流的剎那又將如何因應時間                                                         * 本論文初稿曾在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聯合主辦的 「抒情文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 年 4 月 25 日)上宣讀。除了向主辦單位致 謝之外,我在此要特別感謝特約討論曾守正教授以及與會王德威教授、鄭毓瑜教 授提出的批評與建議;因為他們的意見,讓我在論文的修改過程中對於相關論題 的釐清與思考能夠更為完整深入。 **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清華中文學報 第三期(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第 239~272頁 240 之流的延續與變異?因此,「詩史」此一概念所指陳的歷 史事件的面向,是《春秋》式的對於事件意義與價值的解 釋或判斷,而不是以情節構造與舖展為主的敘述模式。既 然涉及歷史事件此一具體面向的呈現問題,我們或可借用 亞里斯多德《詩學》中關於「情節構造」 (佈局)與「蓋 然或必然的可能性」的說法,重新思考「抒情傳統」在面 對未來時可能的轉化。(三)、「詩史」概念的出現,本來 就用以描述或闡釋詩人對於動盪劇變的歷史事件的沉思 及其特殊的表現手法,因此,這個概念必然指向題材的重 大性與風格的深沉濃鬱;然而,當我們把視角轉向清末民 初此一充滿變動的歷史階段時,處處可見「革命」與「啟 蒙」這些向度重大的議題,我們又該當如何分析、解讀論 述場域中關於「詩歌」與「歷史敘事」之間的因依或對反 關係?同時,形塑中國現代性過程中的歷史、記憶與認同 的問題,又如何在論述與書寫活動中展示出來?簡單說, 思及未來,我所關心的課題,一則是鉅變中歷史的解釋與 呈現問題,再者即是說故事或敘述的模式可能導向的認同 問題,而這也是我要在論文中所以把論述材料引向近、現 代的理由,希望透過這種牽引,可以擴大抒情的文學史的 範圍與內容。 關鍵詞:詩史、歷史纂述、小說、敘述模式、身分與認同 詩歌與歷史:論詩史的歷史成分及其敘述的轉向 241 一 我在 〈「詩史」概念再界定———兼論中國古典詩中 「敘事」 的問題〉一文中,曾經針對「詩史」此一概念,提出我對於「詩 歌」與「敘事」之間相互關係的想法及其初步的結論: 在古典文學傳統中,關於「事」此一語詞的界義與陳述大 致上是指向實際政治脈絡中的事件,但在詩歌的創作活動 中此一與政治場景有關的事件又往往是構成詩歌的背景 要素或創作動因,因而事件本身並不成其為詩歌所要傳寫 或鋪敘的題材與內容。 1 當古典詩論傳統以「詩史」的名稱或概念指稱詩歌中關於事件 的描寫與呈現方式時,「詩」與「歷史」這兩個不同的書寫模式 彼此似乎就有了交集。然而,當司馬遷將「述故事、整齊其世 傳」的歷史纂述工作指向更隱微的「辯是非」或「褒貶善惡」 2 的目的時, 歷史纂述所屬的論述場域,就由原先可能開展出的 敘述面向轉到「補弊起廢」的政教倫理,而歷史本來所代表的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