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产业结构变化分析与因应策略『去工业化与
台灣產業結構變化分析與因應策略 :
『去工業化與空洞化之剖析』
莊奕琦、林祖嘉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11
目 錄
摘要 15
壹 、前言 17
貳 、台灣產業結構的演變 19
參、台灣的產業生產力分析 124
肆 、產業空洞化剖析137
4.1 產業空洞化指標137
4.2 對外投資與產業空洞化141
伍 、結論與政策建議153
5.1結語 153
5.2政策建議156
參考文獻161
12
表 次
表一、台灣產業結構變動 110
表二、台灣製造業升級之衡量指標 112
表三、台灣出口結構變化趨勢 113
表四、台灣製造業結構變動 (按國內生產毛額分 :90 年為基期)(續)115
( 90 ).. 117
表五、台灣服務業結構變動 按國內生產毛額分 : 年為基期
表六、台灣製造業結構變動 按雇用人數分( ) 120
表七、台灣服務業結構變動 依雇用人數分( ) 121
表八、各產業人均 GDP 成長率 126
表九、製造業每一等就業者產出 (按 年價格計算)
90 128
表十、製造業競爭力分析 129
表十一、服務業每一等就業者產出 131
表十二、服務業競爭力分析 132
表十三、台灣與美國服務業產業結構比較 (%服務業產值 ) 133
表十四、台灣與美國服務業產業結構比較 (%雇用人數 ) 134
表十五、製造業就業人數年增率 141
表十六、核備對外統計 142
表十七、產業內貿易指標(IIT) 、顯示性比較利益指標 (RCA)與出口份
額 (ES)之關係 151
圖 次
圖一 、資料來源 : Chart 2, Rowthorn and Coutts (2004) 124
圖二 、各產業人均 GDP 成長趨勢圖 126
圖三 、產業空洞化指標 139
13
台灣產業結構變化分析與因應策略 :
「去工業化與空洞化之剖析」
摘 要
本文探討台灣產業結構及其變化並就目前的發展趨勢提出相關
的因應策略 。主要發現;
(1)台灣於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初期 ,即順利的完成工業化 ,由
農業順利轉移至輕工業為主的製造業體系 。
(2)第一次能源危機以後 ,台灣製造業結構逐步轉向重化和技術密
集產業調整,於1986年製造業比重達到最高峰。
(3)1986年以後 ,雖然製造業比重開始下滑 ,但產業勞動生產力和
競爭力則更 進一步提高 ,尤其電子和資訊產業結構升級。而另
一方面服務業產值的比重開始明顯上升,2005年服務業產值比
重達 73.3% ,和先進國家相當 。
(4)1986年以後,台灣對外投資開始出現明顯朝向以服務業為主體
的經濟體系 ,1991年起也開始對大陸投資,2000年因兩岸先後
加入 WTO ,台灣對大陸投資大幅提高 ,惟對外投資並未帶來產
業空洞化,反而可以因比較利益的產業分工而提升製造業的國
際競爭力 。綜合四項衡量指標 ,台灣產業結構轉變並不存在產
業空洞化的現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