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ppt.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沟通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ppt

第十一章 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陈灿锐 第一节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1沟通的概念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方式。 大众沟通:是一种通过媒体(如影视、报刊、网络)中介的信息交流过程。 2沟通的结构 沟通过程由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等七个要素构成。 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试图沟通的个体。确定沟通对象,选择目的,准备和发动沟通。 信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 通道:信息的载体,人际沟通以视听为主,面对面沟通影响力最大。 信息接受者:接受带有信息的符号后,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转译 第三 沟通的类型 (一)正式沟通网络 正式沟通网络的评价: 非言语沟通 体语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接触、姿势与装饰、身体间的空间距离。 1目光与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遇到愉悦的刺激,瞳孔放大;遇到厌恶的刺激,瞳孔缩小。 面部表情:表情是全部面部肌肉协同变化的结果。 一般情况,目光与面部表情是一致的,当二者分离时,目光更为真实。 不同的目光 2身体运动与接触 手势语是重要的沟通方式。 触摸式人际沟通有效的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因为,个体都有被触摸的需要。 触摸不仅使个体感到愉快,还使他们对接触的对象产生情感依恋。 3姿势与装饰 4.人际距离 公众距离(23~25英尺):往往是单向的 社交距离(4~12英尺):彼此认识,商业交往。 个人距离(1.5~4英尺):朋友距离,可感知大量体语信息 亲密距离(0-18英寸):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呼吸,体温。 如何有效沟通? 人际沟通的技巧 ——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指借助书面文字来实现地信息交流。如通知、文件、广告、报刊、书籍等书面形式。 书面沟通的优点: 首先,当人们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特别是远距离之间或比较陌生的人之间进行交流时,采用书面沟通比较便利; 其次,书面沟通由于有一点的时间进行准备,不太容易出现误解,准确性和持久性较高; 比口语沟通显得正式一些。 书面沟通的不足: 由于缺乏特定的情境和语气,对信息的整体性感受不如口语沟通。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原则 1.人际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和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特点:个体性,直接性,情感性。 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3自我暴露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 自我暴露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 自我暴露的程度:情趣、态度、自我概念与个人的人际关系、隐私方面。 心理咨询中的自我暴露技术 1、有助于加深关系; 2、咨询师的自我暴露会促使求助者的暴露; 3、让求助者了解别人对他的问题的看法,起到了照镜子的作用; 4、自我暴露具有传授经验的作用; 5、心理病人一般都比较“虚伪”,防御心理很强,把自己藏得很深,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咨询师的自我暴露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让他明白自我暴露没那么可怕。 4人际关系原则 (1)相互性原则 我们喜欢喜欢我们的人,不喜欢不喜欢我们的人 (2)交换性原则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平等原则 第三节 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概念 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亲合是较低的吸引,喜欢为中等,爱情为最强。 一、影响因素1 研究一:我们会跟谁成为朋友? Festinger, Schachter Beck, 1950 MIT已婚学生夫妇宿舍,入住前互不熟悉,随机安排。一段时间后,要求各住户列出在整个住区中最好的三位朋友。 结果: 65%的朋友是住在同一栋建筑里的; 41%的人和隔壁的邻居成为了亲密朋友,22%的人和隔壁两三家的人成为朋友,只有10%的人和宿舍另一端的住户成为朋友; 1号和5号更可能拥有住在楼上的朋友 一、影响因素1——时空接近性 结论:与我们接近、并交往最多的人,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和恋人。 ——接近效应 (proximity/propinquity effect) 原 因 ? 一、影响因素1 研究二: Moreland Beach, 1992 在大学教室里安排女助理。这些女性不和教授或其他学生交流,只是走进教室并安静地坐在第一排,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她们。每个女助理出现在课堂上地次数有所不同,从0次到15次之间。学期结束时,研究者播放这些女性的幻灯片请班级的学生观看,要求学生对这些女性的吸引力做出评分。 结果: 一、影响因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