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和水文地质基础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地下水降落漏斗 5.3抽水试验注意事项 场地条件、保证供电等。 抽水孔附近应有较好的排水条件,即抽出的水能无渗漏地排到抽水孔影响半径区以外。 最好是分层抽水,并且是完整井抽水,这样可以准确得出不同层位的水文地质参数。 勘探阶段多用多孔抽水试验,即带观测孔的单孔抽水试验。该种试验能完成抽水试验的各项任务,所得成果精度也较高,但成本一般较高。在布置带观测孔的抽水井时,要考虑尽量利用已有水井作为抽水时的水位观测孔。 抽水试验前保证抽水孔水位处于天然状态,抽水孔附近不应有其他正在使用的生产水井或地下排水工程。 抽水试验期间必须严格按照规则读数。尤其在抽水初期,水位下降很快,一人应当不停放线读水位,另一人不停读时间并记录。此外,还要有一人现场描点计算,一人读流量和观测孔的水位。 六、地下水超采区 6.1监测和调查内容 地下水超采判定依据: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造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或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了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地下水超采区动态监测和调查内容: 地下水水位监测; 地下水开采量监测,人工回灌水量、水质调查; 地下水水质监测; 地面沉降量监测; 地面塌陷调查; 地裂缝调查; 土地沙化调查; 需要保护的名泉泉水流量监测; 6.2各级浅层地下水、裂隙水和岩溶水超采区严重超采区的划分: 年均地下水超采系数大于0.3 ; 孔隙水年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速率大于1.0 m,裂隙水或岩溶水年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速率大于1.5m ; 发生了地面塌陷,且100km2面积上的年均地面塌陷点多于2个,或坍塌岩土的体积大于2m3的地面塌陷点年均多于1个; 发生了地裂缝,且100km2面积上年均地裂缝多于2条,或同时达到长度大于l0m、地表面撕裂宽度大于5cm,深度大于0.5m 的地裂缝年均多于1条; 发生了地下水水质污染,且污染后的地下水水质劣于污染前1个类级以上,或污染后的地下水已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需要保护的名泉年均泉水流量衰减率大于0.1;(济南的趵突泉、敦煌的月牙泉、荆门的龙泉) 因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了海水入侵、咸水入侵和土地沙化现象。 6.3各级深层承压水超采区 严重超采区的划分 年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速率大于2m; 年均地面沉降速率大于l0mm; 发生了地下水水质污染,且污染后的地下水水质劣于污染前1个类级以上,或污染后的地下水已不能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 6.4世界最大的超采区 在上世纪7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取水人工挖到地下十米八米,水就出来了,现在基本上到了40~50米,有的甚至超过100米才能见水。在过去50年中,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已经使地下水储存量减少约1300亿立方米,相当于200个白洋淀的水量。华北平原在14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上,形成了7万平方公里的大漏斗,这在已有的人类经验中是前所未有的。在水资源矛盾如此集中的条件下居然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活跃、养活了1亿多人口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出现在华北平原上水资源供需的严重势态,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一种借鉴。世行,以及美德日意荷等国的科学家都曾先后到华北平原开展相关研究。 6.5地面沉降的危害 我国70余城市地面沉降 ,上海发生最早危害最重。长三角地区因地面沉降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达到3150亿元。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失包括对建筑楼房、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等造成的损失。例如,上海过江隧道里的灯需要一两年换一次,即是由于地面下沉而造成的。2008年5月,鄂州市汀祖镇出现突发性地面沉降,总面积为1.5 平方公里,原因主要是抽汲地下水引起。据勘查统计,受灾的居民有118 户,其中53 户人家房屋严重开裂。 粘性土的释水会造成永久性沉降,砂砾石的释水可以部分恢复 6.5地面沉降的危害 6.7高铁对地下水的影响 中科院西安地球环境研究所的张拾迈教授得出“中国的地质不适合建高铁”的结论。认为在中国的地质条件下,高铁产生的夏尔谢夫力将导致严重的斯蒂芬金效应,引起群发性的地质灾害。 “夏尔谢夫力”,是科里奥利力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由俄国铁路工程师夏尔谢夫于1903年发现并引起重视。由于地球的自转,任何移动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侧向的作用力,在北半球向右,在南半球向左。火车当然也不例外,在北半球会受到向右的力,对钢轨产生挤压,钢轨又将这种作用力传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产生一个向右的切向力,这个力就是夏尔谢夫力,车速越快,夏尔谢夫力就越大。早期火车速度慢,夏尔谢夫力并未严重到需要人们加以警惕的地步,然后随着火车速度越来越快,加之建铁路的地区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在特定条件下夏尔谢夫力终于量变产生质变,并引发斯蒂芬金效应。 斯蒂芬金效应,系詹天佑的同门,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年轻工程师斯蒂芬金发现的。1926年,斯蒂芬金考察落基山区的铁路线时,发现翻过山顶后高速冲下的火车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